閱讀使我們有盼望


3040 期(2022 年 11 月 27 日)
◎ 喜閱.門徒 ◎ 吳國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每次疲憊乏力,有點「蕩失路」之時,總愛走入書店或圖書館,慢慢地,被智慧圍繞的感覺會再次令我鬥志昂揚,充滿盼望。為甚麼?原來,我的問題,甚至我從未想過也可能無從想到的問題,已經有那麼多人問過,而且問得比我深邃,想得比我周延。一種油然而生的跟無盡智慧的無限距離,在彎曲悖謬的世道中竟轉化成踏實的敬畏與盼望。

  轉化的力量

  因為閱讀可以帶來轉化。閱讀不僅是對外在世界的探索,更是對自身內在生命的開發。余秋雨用過這樣的一個意象。(註1)他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潛藏着有待開發的種種可能,當我們閱讀時,文字會順着我們生命的地脈尋搜礦藏,我們內在的生命礦藏一旦給偵察到,我們內置的「興奮系統」就會啟動,由此帶來生命潛藏素質的開發。當然,其他媒體信息同樣都具備這種開發功能,也正因如此,我們不得不留心我每天透過何種方式接觸甚麼樣的信息,留心自己如何被開發。尤其今天信息過剩又細碎化,着重圍爐又過度社交(或過度社媒化),閱讀的生態既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zed),四周又充斥着不成比例的識字文盲(educated illiterate),究竟如何經營圍繞着自己的信息,變得史無前例地重要了。

  連結的力量

  開發所以出現,也因為閱讀讓生命與生命有機會互相感應,心靈與心靈有可能彼此契通——而且那多是較為安靜地發生的。閱讀也是一種結連。閱讀是我們人生路中尋覓旅伴的過程。基督徒踏上信仰之旅,就像乘上一列又一列的天路列車,在到達終站前,會有不同經歷,會與不同的人相遇。某年某月,在某個站頭某個月台,於某卡車廂某號座位,我們遇上了彼此。一見如故,相逢恨晚,啊!世間竟有人如此了解自己,竟都將自己心中萬千莫名的思絮化作了清晰的言詞。到了某天某處,因自己的成長,因環境之變遷,大家可能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可不必慨嘆,因為這趟相遇已是程途中的莫大恩賜,聚散離合,當叫我們格外懂得珍惜。

  盼望的力量

  在我們信仰之旅的每個關口,其實都可能已圍聚着不同的屬靈偉人和不同的屬靈經典。如麥格夫(Alister E. McGrath)用「搭便車」的意象說,「有不少人已經在我們之先走過了那條路,他們已經親身經歷了其中的高潮低谷,知道怎樣應付疲倦、消極、茫然不知所從的情境。那些旅程中充滿了他們的淚水,而且有些人還把這些經驗心得傳授給後來的人;我們並不孤單,有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般圍着我們(來十二1~2),當我們掙扎前行的當兒,他們會帶來鼓舞和勸誡。⋯⋯他們也是『基督的身體』一部分,是神藉着此供應我們的。」(註2)今天環繞着我們的是甚麼?圍聚在我們四周的又是哪些人?如果盼望能予我們力量,閱讀可使我們有盼望。

  註

  1. 余秋雨:《余秋雨臺灣演講》(台北:爾雅,1998年),頁8。

  2. 麥葛福:《天路之旅──信仰追尋的地圖》,白陳毓華譯(台北:校園,2000年),頁37~41。

  吳國雄(基道文字事工出版及事工總監)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