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信仰?聖經說:「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祂的身體」(弗一22-23),這表明信仰不只是信徒和上帝之間的關係,還發生在教會團體內,是大家彼此牧養的過程。而牧者則是當中的「橋梁」,負責關心、引導教友。今時今日作牧者的,除了要肩負傳道的責任,還要面對繁複的行政工作、來自教會的期望或個人的負面情緒。許多時,我們總是寄託牧者羣體的付出,視之為理所當然,卻忘了他們也是需要被牧養的一羣。「德慧文化」馮文傑先生提醒我們,彌賽亞羣體並不需要成為「完美無瑕」的人,以身殉道的見證也並非檢驗信仰高尚與否的標準。相反,上帝的心意會體現在每一個願意忠心見證基督的人身上。如「基道文字事工」吳國雄先生所說,當疲倦乏力時,閱讀能成為一股轉化、連結和盼望的力量。與其吸收網絡世界裏的碎片化資訊和沈迷於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之中,不如透過閱讀和前人交流屬靈的智慧,在彎曲悖謬的世道中找到盼望。最後,「文藝出版社」鄭俊明先生推薦了《貧窮國公主》和《季理斐傳》兩書,鼓勵信徒在艱苦的困境下仍要活出精彩的人生。若自己閱讀時感乏力,不妨在教會內組織閱讀小組,從羣體的互相分享中彼此成就。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