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公會靈風堂的漂書書架,看見兩本佛洛姆的著作:《自我的追尋》(Man For Himself)和《理性的掙札》(The Sane Society),心想捐出這兩本書的人必定跟我差不多年紀。
唸大學那幾年,求知若渴,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若無記錯,最先拜讀的是他寫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大得啟發;接着就再讀他的其他著作,包括上述兩本,還有《逃避自由》和 《夢的精神分析》。
搬了幾次家,這幾本也多數遺失了,只依稀記得我在講座及授課時曾引用過佛洛姆的思想。尤其記得他在講及愛的時候,提出「創造性的愛」這個概念,指出它包含四個要素:照顧(Care)、責任(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和知識(Knowledge)。 他又引用舊約聖經先知約拿的例子,解釋缺欠了責任的愛,就不是真正的愛。
那日子佛洛姆的書都是由台灣的志文出版社出版,放在「新潮文庫」之內。提起「新潮文庫」,也是我們七十年代唸大學的一代的「思想褓姆」,它引進了大量英美和日本名家的作品,把它們翻譯成中文出版,除了佛洛姆,也有佛洛依德、尼采、叔本華、羅素、楊格、卡夫卡、紀伯倫、鈴木大拙、赤川次郎、芥川龍之介等等。
在教堂書架再次邂逅佛洛姆這兩本書,一看封面就有份莫名的親切感,仿佛靈風堂也有一位知音人。存着一份感恩的心,我把這兩本書帶回家。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