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前,筆者以三十二歲「高齡」完成神學訓練,繳交獲通過的道學碩士論文,順利畢業。該論文題為《馬太福音中作門徒之研究》,共六萬餘字,由愛妻代為逐字校正(當年仍未流通電腦使用)。論文旨趣不能說是筆者所原創,主要是早年擔任學生福音工作時,在前輩「斗叔」錢北斗先生帶領系列幹事查經的薰陶影響下,加上個人努力進深鑽研的成果。那是筆者對「門徒訓練」所領受的聖經神學基礎,是牧養信徒生命成長的個人信念。
打從主耶穌呼召門徒跟從開始,他們在首次面對危機的表現(平靜風浪)就被主稱為「小信的人」(太八26);彼得在耶穌行在水面上時的表現也被主直稱為「小信的人」(太十四31,原文意指「心懷二意」)。跟隨耶穌三年多日子裏,門徒充斥着「不明白」、「恐慌」、「懷疑」、「憂愁」、「賣主」、「不認主」、「逃跑」等失敗表現,主卻仍差派他們去傳福音(太十),最終甚至把「大使命」重任全然託付(太廿八18-20),目標是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香港教會信眾也毫不例外地多是「小信」的人,在繁華城市中營營役役地生活。此間教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總算在尋求堂會自立自養和老一輩教牧退休潮中站穩,開始爭取表現。受「教會增長之父」馬蓋文著作影響,堂會努力佈道、植堂。受趙鏞基中央純福音教會成功影響,堂會爭相向韓國教會取經。1995年,華理克著作《直奔標竿》中譯本面世,我們又紛紛觀摩引進好些「成功」教會增長典範和模式。一時間,「馬鞍峰教會」、「水晶大教堂」、「柳溪社區教會」等模式湧現,年輕牧長羣起學效。一些超大型堂會轟然出現,敬拜讚美成了崇拜主流,信徒牧養容易漸漸流於「娛樂化」、「罐頭化」和「狹隘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