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以詩歌畫作增想像力
第 3030 期(2022 年 9 月 18 日)
◎ 要聞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傳道部同工組已於9月5日,在聯會教牧中心舉辦第十五期講壇事奉研習最後一講,由中華傳道會總幹事禇永華牧師示範宣講新約信息,他以「等待中的父親」為題進行講道示範,又建議教牧可透過詩歌及畫作入手預備講章,擴闊對經文的想像空間。
禇永華牧師以「等待中的父親」為題進行講道示範。他談起近日做了白內障手術後,驚覺自己的真實面貌,才發現多年來活在自我想像的空間之中,未曾真實看見自己模樣,就像浪子比喻中的浪子一樣。他更表示迷羊、失錢及浪子的比喻都是一樣,是關於失而復得的喜樂。
論到罪惡不單止是行為,犯罪最先得罪的是上帝,「浪子是否有我們的身影,生命中頂撞上帝,不聽吩附,任由自己偏行我路?」他提醒要對付浪子的身影,必需要醒悟過來,但若非聖靈工作,人是無法醒悟過來,人只有在生命中看到上帝方能醒悟。禇牧師希望會眾反思:「我們有沒有父親的生命,面對創傷的人,有沒有維護的心將他擁抱,雖然很困難,但這關乎上帝的身影有否在我們生活之中。」
禇牧師分享預備講章心得,他指出:解釋故事經文要注意想像力、故事世界、故事情節、在故事及修辭層面如何產生意義、故事中人物角色及故事與神學。他建議在預備講章過程中可以透過詩歌或畫作入手,特別是十六至十七世紀的繪畫大多與宗教有關,能夠幫助發揮想像空間。
他認為:「故事世界可以談論到非常真實的東西,但想像力必須要有,進入故事世界時可能未察覺,但寫作的人藉細節將讀者帶進去,感同身受。」就如浪子比喻帶領信徒反思生命中會否有「等待中的父親」的角色,反思重生的意義,是滿有活潑的盼望。等待正因有盼望,從而反思自己能否也對人和對制度有重生的盼望。
他又建議同工預備講章時要多預留時間與經文溝通,以能做到故事資料選取、編排和觀點角度,感受到敍事發展快慢及風格特色,整理思考經文過程中的思緒點滴。而在神學方面,則可透過故事方式演繹經驗,他又引述《釋經九論綱》中提及,聖經文本不只限於作者原來意圖的單一意思;忠實的聖經詮釋,最終會邀請和預設人需要參與神救贖行動所造成的羣體——教會,基督徒讀經,需要與教會外的各界人士保持對話等。他又特別推介《The Drama of Scripture: Finding our Place in the Biblical Story》及《重拾讀經的藝術》兩書予教牧同工。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