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章讀到一篇訪問,受訪者是退休的民間歷史檔案庫主持人熊景明女士,除了整理檔案,她也為自己的家族寫下紀錄——《長輩的故事:滇池百年家族往事》,訪問最引我深思的是她這句話:留住父輩們的故事,比留住骨灰更重要。
對!記住先人的故事,才能夠侈言承傳。有人會說,熊家是昆明大族,故事當然精彩,我輩不過平凡人,有甚麼值得書寫?此言差矣!歷史,其實正正由無數平凡人合寫而成。只是,掌握史筆的統治階層,只肯記下英雄的豐功偉業,只想為在上者歌功頌德而已,他們不寫,每個人自己來寫就好。
以六、七十年代為例,如果你的長輩是工廠女工,就反映出那年頭香港有許多不同的輕工業:製衣、假髮、電子、鐘錶……如果你的長輩經營食肆,就反映出那年頭不同省份的移民為這裏帶來各種美食:上海葱油餅、潮洲魚蛋粉、四川担担麵……那時,每個人都努力工作,他們的故事,為香港的繁榮寫下最可寶貴的一頁。
可是,並非人人能寫呀!熊女士認為只要恪守「真實」記錄的原則,文字技巧不必苛求,樸素地寫出家人家史,只要真情流露就能感動人。
其實,如果沒有信心寫下長篇記錄,起碼寫下家譜也是一個不錯的起點。就像李思敬博士在《歷代志》講道集第一講〈家譜〉中指出,家譜中每個名字,代表着一代人,由此回溯過去,就會尋索到人類的根源——神創造天地。
我們的家譜也許無法追溯到如此久遠,但能記多少就多少,始終能夠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些重要的名字,讓他們知道爸媽的爸媽的爸媽叫甚麼名字,讓他們記住自己的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