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死


2968 期(2021 年 7 月 11 日)
◎ 牧心世情 ◎ 蒲錦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自從西方醫療技術、思想和體系進入中國文化中,死亡的神祕性也隨之而加強。加上中國文化對死亡的忌諱,死亡更成為一件不可說的事情。

  現在,不少人患重病和臨終前,都在醫院度過,而非在親人陪伴下於家中離世。此外,醫院是個治療疾病的地方,死亡則表示了醫療工作最終的失敗,因為拯救不了生命。所以,病人在醫院裏死亡,醫護人員馬上會把病床的布簾拉上,以區隔遺體和其他病人,待親人道別後,馬上送去醫院裏最神祕和最難找的地方:殮房。之後,便交給醫院內的專人處理。對一般人而言,死亡是神祕又陌生的,連帶與死亡相關的人和事物也是。

  當然,在香港,近年也有不少人努力改變這樣的文化,像醫院臨終關懷(hospice)的推廣,和長者談喪事的活動等。喜歡寫作的陳嘉薰醫生,則以業餘的時間,透過小說敘事,讓人認識死亡和醫院處理死亡部門的工作與人員。他的近作《送別》,描寫流產婦女在處理胎兒時的徬徨和苦惱,殮房部門員工身分的低微及在一般人心目中的不潔,醫生和殮房工作人員在處理遺體的過程、專業性和技術,與及他們在喪親者哀傷過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敘事雖然沒有採用基督教信仰角度,但全書均散發出關懷的氣味和基督信仰的服侍精神。

  如果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山羊和綿羊的比喻可以重寫,我會這樣建議:「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以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死了,你們陪着我,還妥善照料我的遺體。」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