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移往香港


2966 期(2021 年 6 月 27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英國在一八四一年一月攻佔香港時,倫敦傳道會宣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正身在澳門事奉。他隨即將事工遷至香港,在政府批出的小丘建立「馬禮遜紀念學校」,並為山丘取名 Morrison Hill(摩理臣山)。後來合信喪妻而返回英國,他在一八四七年與馬禮遜長女瑞貝卡(Rebecca)結婚,之後重回廣州發展醫療服事。

  與合信同船出發往工場的理雅各(James Legge),在一八四零年一月到達馬六甲。他屬學者型教育家,認為英華書院錯漏百出,起初拒絕投入;一八四一年接任校長即大事改革,於一八四三年遷至香港又為書院重新定位。理雅各與隨他到香港來的華人同工屈昂及學生何福堂,於建立香港教會都有極大作為。

  理雅各既熱衷教育與學術研究,亦熱誠傳道與植堂。他由一八四零年至一八四一年兼任馬六甲「基督堂」主任牧師。一八四三年來到香港,隨即為同來的學生籌組聚會,稱作「英華書院公會」,輾轉延續成為現時「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一年之後於一八四四年又成立 Union Church(佑寧堂),服侍英語人士。兩者是香港現存歷史最久遠的教會。

  屈昂是馬禮遜於一八一六年由廣州聘往馬六甲福音站的印刷工;後來回到中國,至一八三零年才真誠歸信,由馬禮遜施洗。屈昂此後熱切傳道,成為梁發的助手;一八三五年為逃避政府追捕,再次來到馬六甲,日後認識理雅各。屈昂隨福音站遷到香港之後,一直投入合信開展的醫療傳道事工,在香港服侍二十年之久。

  何福堂原籍廣東佛山,幼年隨父親往馬六甲謀生。他在一八三七年二十歲時入讀英華書院,精通中英文、聖經原文、神學,尚未畢業已經參與教學。何福堂隨理雅各來到香港,既牧顧華人及英語兩所教會,並到廣東佈道植堂。兩人亦師亦友,於一八六三年合建新堂,延續發展成為現時「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何福堂於一八六四年受按為「牧師」,是真正首名蒙授 Reverand 尊銜的華人牧師。

  理雅各以恆河外方傳道會宣教士的身分開始事奉生涯。在香港他被政府委任策進教育,日後成為英國首名漢學家。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