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實體與網絡崇拜問卷發布


2963 期(2021 年 6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信義宗神學院延伸課程部同學,於本年三月就「新常態下網絡崇拜成為教會崇拜新模式的可能性」專題,發出問卷進行調查;並於五月十八日晚上,在學院位於黃大仙錫安樓的延伸課程中心,發布問卷調查結果及分享有關觀察。

  是項問卷調查共收回六百二十九份回應,當中七成受訪者每星期都有參與網絡崇拜。基於真正的崇拜並非單向和靜態地接收信息,乃是神和人之間對話,同學團隊按崇拜禮儀程序,畫分「從神到人:啟示與說話」,以及「從人到神:敬拜讚美與回應」兩個向度作出講解及分析。

  數據顯示網絡崇拜中「人對神回應」的參與度最高之禮序,依次為祈禱(92%)、認信(81%)、認罪(79%)、唱詩(71%);至於參與度最低的,分別為奉獻(39%)及聖餐(30%)。

  綜觀現時網絡崇拜期間,聖餐之處理大致有三:第一是信徒預約返教會實體領受聖餐;第二是保留聖餐禮序,邀請網絡參與者在靈裏領受聖餐;第三是按教會指引,信徒自備餅和酒在網絡崇拜期間與牧者同領聖餐。惟網絡聖餐的神學基礎仍有待探討,有信徒表示對聖餐中的餅和酒分別為聖的準則感到模糊,亦難以體現羣體參與的合一性;也有擔心聖餐變得隨己意而行,甚至被分割成個人化的宗教活動。

  值得留意的是,受訪者雖然很重視網絡崇拜需要「在一個不被騷擾的空間參與」,但基於客觀外在環境因素,約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受影響未能專心投入。此外,當大家都認同「在參與網絡崇拜時不處理其他事務」,事實上只有15%的人能恆常做到;而「參與網絡崇拜時需衣著端莊及保持儀容整潔」一項,也只有10%的人付諸行動。頭腦上的認知與行為的落差,昭然可見。

  至於「疫情後參與實體或網絡崇拜的意向」方面,有47%受訪者表示只會參與實體崇拜,理由是看重與弟兄姊妹在同一場合同心敬拜與相交,並認為實體崇拜能提升專注度;亦有51%受訪者期望能雙軌並行,在恢復實體崇拜的同時,保留網絡崇拜,理由是節省交通時間,以及個人時間安排上較有彈性。對於網絡崇拜是否讓行動不便的長者受惠,有在職牧者表示,宗教活動限聚令有限度放寬後,最積極回來實體崇拜的反倒是這一羣人。

  對於「網絡崇拜成為教會崇拜新模式的可能性」,問卷結果反映僅有兩成受訪者認同,網絡與實體崇拜能同樣實踐聖經中有關崇拜的教導。同學團隊認為網絡崇拜尚未能全面取替實體崇拜,惟教會必須加強崇拜神學的教育,弟兄姊妹亦要避免對網絡崇拜過度依賴,以致助長惰性或缺乏動力再投入實體的教會生活。

  是次問卷調查發布乃信義宗神學院延伸部課程其中一個「專題研習」科目的學習成果,探討議題由四位參與的學生磋商,並由課程導師黃漢輝博士督導。發布會當日,專長崇拜禮儀及聖樂的趙慧德牧師亦有出席聽取匯報,對於同學們在公餘時間選擇晚間兼讀,接受神學裝備回應時代及服侍教會,並以網絡崇拜這個炙手可熱的議題,作出信仰與生活的反思,表示欣賞及鼓勵。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