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因着疫情,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起了變化。對我來說,購書方式也有轉變。減少出外,多了時間留家;香港書展延期,出版社轉辦網上書展,按鍵購書結帳,書本就送到家中。迎接二零二一年,盼望新年新氣象。除了訂立新的目標外,也是個好時機出門添購新的讀物。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底氣溫急降,走在書店林立的油尖旺區,沿途路人不多,大家都穿著厚厚大衣低頭急急走路。在街上,一陣冷風吹來,寒風刺骨,我也急步走進位於佐敦吳松街突破中心地下的突破書廊。突破書廊由非牟利的突破機構經營,鄰近九龍公園,旺中帶靜。在鬧市中寸金尺土的地段,劃出地舖作書店閱讀空間之用,實屬難得。
入室轉暖,書廊播放着令人放鬆、暖心的音樂。映入眼簾是當期新書推介和店員精選的繪本,不少家長與子女也駐足翻看。自疫情以來,學校不時要暫停面授課程,以往學生能透過書商的到校書展服務買到課外讀物。如今,購書方式改變,與爸爸媽媽走到書店購買,也未嘗不是一件親子樂事。
往前,走到文學書架,我被《街區味道——青年創作文集》與《我香港,我街道》題材吸引。近年,談論香港本土價值與文化的創作不少,創作人以不同媒介,留住街道的事物與人情。《街區味道》收錄十二篇由中大學生創作的文學作品,文字簡樸真誠,版面編排舒服,翻開書封更發現,書封裏面是一張似真若假的地圖,看出設計師細緻的心思。
書廊中央地台位置,以升高形式設計,讀者可以挨邊而坐放鬆兼看書。地台旁邊的書櫃擺放着不同的靈修和基督教讀物,所選主題十分豐富。地台空間同時展示裝置藝術作品,說不定這就是書廊英文名字中「Gallery」的一種展現。地台右邊則有些公平貿易的產品、手作人的作品、年輕人創作的文創產品,年輕人的創意往往教人驚喜。書廊店內更有Alternative Café,買本書,點杯咖啡,坐下來,在鬧市中享受着恬靜的閱讀空間。雖看似奢侈,卻是可行。
這一年多來,儘管我們與「書」的相遇契機,有了一些變化。然而,走進書店後,每每會發現親身接觸、與書相會的魅力,依舊不變,甚至會帶來驚喜。
突破書廊
地址:九龍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