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小林豊另一本我很喜愛的童書是《我和弟弟一起走》,把逃難寫得那麼溫暖動人,讓人忘了逃難的痛苦。
故事背景是處於戰爭的中東一帶,戰火蔓延,爸媽吩咐兩兄弟到南方爺爺家避難,臨行,媽媽給他們一包杏桃乾和一個緊緊的擁抱。廣場上擠滿逃難的人,兄弟擠上最後開出的一班破巴士,巴士的引擎在路上「發出淒慘的叫聲」,預示了逃難路上的兇險。
巴士開到沙漠中,引擎過熱車子開不動,沙漠中間叫天不應,誰來救援?坐車頂帶着單車的大哥哥自告奮勇,騎車找救兵去。只是,太陽下山還未見人來,大家提着行李走了半天,快沒力氣了,兩兄弟把媽媽自製的杏桃乾分給大家吃,媽媽的味道讓大家安心下來。這時候,騎單車的大哥哥帶着救兵——旅行表演的馬戲團來了,他們的馬車把大夥兒送到最近的村落,讓一直焦急的大嬸及時看到女兒誕下嬰兒,大家都開心地跟馬戲團演奏的音樂跳舞唱歌,暫時忘記了無情的戰火。傍晚時分,他們終於來到城鎮,兩兄弟繼續走向爺爺家,故事在「溫暖的燈光從門縫透了出來。」的句子結束,讀者知道小兄弟安全了,只是,他們的爸媽呢?作者沒有說,卻隱隱道出戰爭對孩子的殘酷。
故事可以很悲情,不過,作者努力寫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互動。像巴士拋錨,要不是騎單車的年輕人去求助,大家恐怕都要死在沙漠中;又像兩兄弟與大家分享杏桃乾,使牢騷的成年人暫停抱怨;還有馬戲團出手相助,使大家可以安全到達目的地。作者沒有說大道理,卻處處提醒我們,在危難中,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互助互愛共度難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