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媒人說,在一個每天都趕死線的工作環境裏,說話很多時單刀直入,客套是種奢侈——「There is no time to be nice!」
回想這個溫馨提示,即時明白Greta Thunberg多一點,一位矢志引起世人關注氣候變化的瑞典少女。看她的眼眸,「變化」二字並不準確,該是「危機」,甚至乾脆叫成「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更加貼切。
近日翻閱Thunberg的小小著作No One Is Too Small to Make a Difference,收錄了她在二零一八至一九年間發表的十六篇演說,讓我進一步理解氣候議題為何迫在眉睫。這位少年社運分子掛在口邊的一個概念,就是「二氧化碳預算」(CO2 budget)。她解釋,按照現時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不足十年,這個預算將要透支,生態災難亦注定崩壞到一個無法逆轉的地步。
難怪她想我們惶恐起來,並打了個「我們間屋着火了」的比喻。假如一幢樓宇發生大火,最正常的反應就是逃離現場,設法提示鄰舍即時疏散,然後趕緊召喚消防員撲火。可惜,這一切都沒在氣候緊急狀態中出現,尤其有權在手的人,有的甚至視而不見。
所以Thunberg氣得頭頂冒煙,不留情面地直斥歐盟的高官是一羣「寵壞了的、不負責任的小朋友」;在一個雲集世界各地首相、名人、行政總裁以及記者的峰會,說到引起大眾關注氣候危機一事上,直指在場大多數人都失職;在柏林一個星光熠熠的影視頒獎禮上,就揭露人的偽善,說就算紅星願意站出來反對世上諸多不義,卻對環境公義隻字不提,理由是「這會損害他們乘坐飛機的權利,無法再東去去西去去自己喜歡的酒店、海灘,以及瑜伽靜修中心。」
但Thunberg並非一向如此。她在課堂經常出現「靜音模式」,不慣發言,也不回應老師的提問。直至此刻要為地球發聲,她才破例,踏出自己的安舒區。對於一個患上亞氏保加症的人,就更難能可貴了。原來,當人們真的着緊一件事情,且這事比自身利益更為重要,迸發出來的力量可以如此龐大。軟弱化作剛強,真的別讓人少看你年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