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際衝突
 諦造和睦關係


2947 期(2021 年 2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教牧及信徒培訓組已於一月三十日,於網上直播「面對人際衝突」系列講座(II),主題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由牧者及學者從多角度回應。

  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部主任、神學系主任、研究課程主任郭鴻標博士分享「智慧篇」,他直言教會是社會的縮影,近年同樣面對分歧、對立,更有教會出現大批人離開,即使在家庭裏亦有溝通困難,政治意見不同影響關係,多年來的親情在政治意見上變得十分脆弱。他認為過去兩年,有很多人從輔導角度分享,幫助人處理情緒、避免衝突等都莫大裨益,他則從登山寶訓作分享。

  反思八福意義 包容接納他人

  他指「八福」的八種心靈質素,有助思想事實和真相:「我們所知道的事並非完全的事實,當知道自己非完全知道就能謙卑一點,與持反對意見的人關係好一點。」他逐一解釋八福每段經文的意思,簡言之在今日語言是解作承認自己「靈裏貧乏」、為自己當前的處境「悲傷」的、以「柔和」的態度對人處事的、渴求「公義」這種崇高價值的、對人有同情和憐憫的、全心全意歸向神的、使人和睦的、為公義受逼迫的,都是信徒珍惜的美德。

  他提醒信徒,判斷事物時須留意自己的質素,又續言經過社會運動及疫情,難免有感心靈疲乏,但應要先沈澱內心的情緒與感受,再深層思索前路。郭博士認為今日活在一個「知識碎片化」的時代,只看見自己學科的專業,卻對其他事無知。他認為當未知事情真相時,應抱持詮釋的懷疑,先懷疑自己的前設和不合理的觀點,再找出自己認為合理的見解,從而提升哲學思考訓練,助尋找真理。

  「很多人會說『沒有事實,沒有真相』,或是『各有各的事實,各有各的真相』。」他引用《約翰福音》十八章三十八節,彼拉多問及「真理是甚麼」,意即誰有話語權就能決定何謂真理,耶穌卻指自己是道路、真理、生命,故基督徒應相信世界有真理,因為耶穌基督就是真理。面對持相反意見的人時,他提醒要保持謙卑,不要將自己所看到的視為純對真理,就像普世教會的認信,不同宗派通過許多討論對話,認真追求真理,從而走近。因為八福能令信徒成為更有美德、有品的人,更能面對真實的自我,向神祈禱處理自己,才能包容和接納他人。

  梳理內在情感 尋找心靈醒覺

  宏恩基督教學院心理學院署理系主任、前伯特利神學院教授及輔導中心總監黃葉仲萍博士續分享「心靈篇」, 她指一個人成長會經歷很多事,受不同環境因素影響,當密集發生很多事情時會受不了。她又表示,外在與內裏的「我」有差距,人要學習接納當中的差距。她指有時候初次見面時,對一個人會有莫名奇妙喜歡或反感,這是源於感覺投射,與自己熟悉的人相關以致投射感覺,從裏面陰影影響對一個人的看法。

  她續指近年社會事件發生許多衝突,但教會由來都有衝突,否則福音不會傳開。她引用經文「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一切,因為一生果效由心發出」作提醒,心態可以控制行為,人需要先梳理內在的自己,否則會影響外在行為。她解釋,「我的自動反應(neuroception)」是神經自動感應,無法控制,例如有些人考試前緊張導致肚痛,需要放慢並借助空間調適。

  她說有時會遇到心靈醒覺,讀同一經文時突然有不同「味道」,很多時候是需要人先開放,持有願意明白的心就可以明白。她鼓勵多思考阻擋自己前行的因素,例如有時候家庭規則要求不想爭執,但並非真理。她以圖像帶領會眾思考,在內外的自己之間所交疊之處有甚麼告訴自己,是完全不同還是有相同的地方,陰暗部分有否投射在他人身上等。

  她續解釋「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寬恕和好行為其實是幫助自己,先看自己問題再看別人,學習神的樣式並接納自己是神的兒子,「接納自己多一點就是起步。」她指在疫情中,最大挑戰是心靈引力和空間,非要做到甚麼,而是心靈有足夠韌力面對所有事情。她鼓勵多到大自然走走,擴闊空間,嘗試在其他場景中尋找心靈醒覺。

  連結他者苦痛 以愛跨越恐懼

  香港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聖品潘正行牧師以「牧養篇」回應,指諦造和平社會的人才是有福者,聖經中的「和平」不單指心靈舒暢,更指人與自己、別人、上帝和大自然的復和狀態。他以《以賽亞書》十一章一至九節,分享和平國度下的特色,指審判不單憑眼見耳聞,尤其身處後真相時代,人在判別是非時容易以偏概全,卻忘了追求公義正直。他續言,從經文所見,和平國度下不存在邪惡,黑白分明;在尋求和平的過程中,人不再以力量壓制對方,就如野狼與小綿羊同住、豹子與小山羊同卧(6節),彼此自由地在國度中生活。「所以成為諦造和平者,思考和平不只是心靈層面,可能對社會公義、平等自由、和睦共處、復和等境界有一份追求。」

  他認為,人與人疏離全因恐懼,一方面懼怕別人用某些目光審判自己,另一方面如對方與自己政見不同,負面印象便因此而生,不自覺帶有前設地批判對方。《約翰一書》記載「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他強調,惟有愛能跨越恐懼和人與人之間的圍牆,並且撕去貼在對方身上的負面標籤,如能做到愛仇敵,因政見不同而對立的家庭關係理應更易解決。

  他續言,表達愛在乎真正的聆聽,但每當討論政治問題時,雙方均沒有真正聆聽,而是針對對方說話中的謬誤加以反駁,結果爭執不休。他表示,聆聽需要有耐性,但許多人的耐性只用於職場,卻對家人欠缺耐性,一言不合便惡言相向,大大破壞親人關係。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無疑存在不同觀點,但如細心聆聽,定能令自己進步和深化對事物的認識,因此鼓勵信徒尊重對方的思想差異。

  最後,他形容眾人在撕裂的社會下都是受苦者,關鍵是能否連結自己與身邊人的苦痛,正如耶穌被釘十字架與人同苦一樣。因此,他勉勵信徒學習耶穌基督,縱然面對政見不同者,也能與對方的痛苦連結一起,以愛跨越恐懼,關係自然能得到復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