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書院作中樞


2942 期(2021 年 1 月 10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馬六甲是「恆河外方傳道會」首個站點,是陸續設立站點的中樞。馬禮遜從長計議,組建「英華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校園在一八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行奠基,至一八二零年才正式開課,由米憐擔任「主持」(Principal)。英華書院日漸成就非凡,使馬六甲成為最能支援福傳中華的南洋站點。

  英華書院實際是一所文化教育綜合機構。書院備有一般教育課程,亦具有神學院性質,並協助新宣教士學習中華文化。書院更是出版社和印務所,校內設有當日最先進的印刷裝置,出版書刊包羅基督信仰與西洋知識,發揮極大影響力。日後馬禮遜和米憐合力翻譯完成的中文聖經,最早是由馬六甲英華書院印製的。

  然而書院開辦前後遭遇重重困難。差會原則上同意這項前線企劃,卻認為整體投放太大,又偏側通俗教育,相對較少直接傳道工作。差會起初未有經費承諾,只給予部分資源。馬禮遜當然極度重視這企劃,多方奔走勸捐,甚至付出大量私人儲蓄來促成其事。

  更嚴重的打擊來自隨後的宣教士。差會與馬禮遜於籌辦企劃未達協調,加上新來宣教士的個人抱負,使他們對英華書院心存抗拒,甚至質疑書院究竟屬於差會事工、還是馬禮遜的個人事業。團隊為此一直不和,新來同工不甘願投入,甚至集體抵制,紛紛藉詞開拓其他站點,離開馬六甲。列寫出來更能清晰一覽:

  1817年 6月 W.H. Medhurst (麥都思) 抵達,1820年10月轉往檳榔嶼。

  1817年12月 C.H. Thomsen (湯姆森) 第二次來,1822年5月轉往星加坡。

  1817年12月 J. Slater (史賴特) 抵達,1819年4月轉往巴達維亞。

  1818年9月 T. Beighton (貝敦) 抵達,1819年4月轉往檳榔嶼。

  1818年9月 J. Ince (恩士) 抵達,1819年6月轉往檳榔嶼。

  1818年9月 S. Milton (米爾頓) 抵達,1819年10月轉往星加坡。

  由籌辦書院至校園奠基,企劃早已不獲同工合作。書院尚未正式開課,馬六甲福音站團隊已經星散;人事氣氛差劣,只有米憐孤身在奮鬥。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