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七年,《半澤直樹》第二部終於播出。該日劇的第一部在二零一三年搬上熒幕,屢屢破收視紀錄,絕對是神劇中的神劇。壓力來了,今回續集可否更勝一籌?
我的評價是肯定的。於我,日劇就像教育電視,砥礪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或對社會弱勢多一分關注。二零二零年的《半澤直樹》層次更高,我甚至認為,這套日劇可令國家變得更加美善。
此劇改編自作家池井戶潤的小說。我不曉得池井曾否閱讀Robert Greenleaf——於一九七零年代最先在西方提倡僕人領䄂的人——的着作,但前者筆下任職銀行的半澤直樹,簡直就是Greenleaf的化身。
不妨從一個形容詞「mediocre」(即「平庸」)說起。看在Greenleaf眼裏,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陷入一個領導危機,不論組織大小,充斥其中要位的人,大多表現——借用Greenleaf的慣用語——平庸。若用我們較為熟悉的表達方式,即是少做少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問題的癥結在於這些位高權重的人只為金錢而活,眼中只有個人,沒有羣體。
半澤不願成為一丘之貉,任職銀行的他,主管借貸,乍看是個可圈可點的行業。畢竟,現代的金融吸納了不少貪婪的人。不過,半澤不以為然,他心目中的銀行,是「借助金融的力量,幫助社會上勤奮努力工作的人們」。對,「金融」的定義可以是「夢想的建築師」。
在第二部劇中,後輩曾問半澤他的工作信念,一些堅信組織和社會本該如此的信念。以下的話,一字一句彷如出自現代僕人領袖之父Robert Greenleaf的口:
「我有三個信念。第一,對的事情要能承認它是對的;第二,組織的常識和社會的常識要一致;第三,勤勤懇懇工作的人要獲得正當的評價……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現在的組織並沒有做到這些,所以要有人去戰鬥……很多人工作只為了自己,我們工作是為客戶,進而為了社會,如果忘了這個大原則,人們就會開始只為了自己工作。為自己做的工作,閉塞而卑微,醜陋而扭曲。如果『這類人』愈來愈多,組織當然會腐敗,如果組織腐敗了,社會也就會腐敗。」
Greenleaf篤信,組織(institutions)是當代社會的基本單位,倘若身處其中的人懷着乃役於人的心,美好社會亦不遠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