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參加一個紀錄片製作訓練課程,課程以兩代合拍為主題,鼓勵退休人士參加,起初還以為兩代是指父母子女組隊參加,誰知兩代實指由年輕人擔任導師,教導並協助退休人士拍攝和剪片。
幾位導師真的很年輕,大概只有二十多歲,難得他們很有耐性地教導對拍片全無經驗,甚至全無概念的「學生」——年紀可能比他們爸媽還要大的學生,從最基本的怎樣入電池、入記憶卡,如何拿穩攝錄機,手把手的逐一指導,到怎樣保持水平去進行拍攝,再到何謂鏡頭運用,甚麼是全鏡,甚麼是特寫等,一步一步,讓學生慢慢從認識到熟悉再建立信心。整個過程確是兩代「合拍」,不僅合作拍片,也是「合晒何尺」(粵劇術語啱拍子之意)。
我和一位同學決定以電車作主題,從上環總站拍到屈地街,再由屈地街到跑馬地,沿路除了拍乘客、拍司機、拍車上設施、拍車上眾生相、拍車外流動的風景外,還要做簡單訪問。香港人行色匆匆,要在路上停下來受訪固然有難度;就是在車上也不太喜歡跟陌生人談話,因此「耍手擰頭」者多,要不怕拒絕厚着臉皮才找到人回答問題,幸好,肯回答的通常都答得很好,最意外的是一位電車司機居然主動請纓,利用空檔任由我們發問,令人喜出望外。
拍片之後,更重要的剪片工作才剛開始。導師先教大家學用剪片軟件,然後示範剪片,再讓我們實踐。在剪片過程,深切體會剪接的重要,一套電影的節奏完全由剪接構成。
經過十二堂學習和實踐,終於拍成一條幾分鐘的短片,這幾分鐘的成果,讓人充滿喜悅,同時領悟——學習和創作,是讓人不老最好的辦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