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


2906 期(2020 年 5 月 3 日)
◎ 畫出深情 ◎ 黃葉仲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的新冠狀病毒確診個案持續在世界各地急升,許多國家都有居家令,禁止國民外出及在公眾的地方集結。

  在這些疫情的壞消息不斷下,連一些沒有禁止的情況,許多人都自我隔離,遠離人羣。在這段時間,每個人的生活都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一直趕急的事,現在不趕了;非要去的地方,現在可以不用去了;以為重要的事,一下子變得可有可無了;以前一力要保衞着的一切,現在已經沒有人介意了,反而以往不介意的事,現在變得嚴重了,緊張起來了!

  本來是一直朝向的發展,但突然其來的打斷、煞停,那股衝力,一下亂了,變成了其他方向的發展,甚至是朝一個完全相反方向。身邊起了變化,社區起了變化,人的感覺也起了變化。

  心理學家說我們的習慣是由於環境所做成的。傳說中更有二十一天效應,據說:「形成或改變一個習慣只需要二十一天。」,行為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認為環境的因素十分之重要,重點在環境中的堅持,每人要成就一個習慣的時間不一,有些人需要長一些,有些人卻短一些。

  不過在習慣形成當中,我們可以仔細的去問及觀察自己。以下有一些問題,在回答中可以讓你對自己有新的體認:

  1) 這段時間,你會主動的接觸哪些人?你接觸的人,可能亦是你看重的人,在別人的身上,你看見自己嗎?

  2) 你在居家令、社交距離、或禁聚令底下,你在家多了,你可能做多了一些事?這些可能是你久違了的事,亦可能是你一直希望做的事,這些事給你有沒有新的啟發?

  3) 居家期間,許多人都會收拾家居雜物。在取捨之間,有甚麼掙扎?這掙扎代表甚麼呢?

  這許多的發現,有沒有已經形成習慣呢? 還有甚麼讓這改變可以持續下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