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打老道71號


2857 期(2019 年 5 月 26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位於香港島半山區的「港九五旬節會香港堂」,在一九零七年成立,是香港最早的五旬宗教會。教會在一九二八年來到九龍開展植堂傳道,建立了發展至今的「港九五旬節會九龍堂」。在一九四零年,九龍堂遷至現時地址,建成教堂。這第一代教堂經歷了將近四十年歲月之後,為了滿足堂會成長所需,於是拆舊建新。現時所見的第二代新堂在一九八二年落成。

  來到窩打老道教堂之前,一眼望去整座建築物,可見外牆具有傳統教堂的彩窗設計,大樓頂上豎起金色的十字架,高處清楚地掛着教會的名字。這些標誌都叫人知道,這是一所典型的教堂。然而轉頭細看,難免令人產生一絲奇怪的感覺。

  左看右看,環繞觀察,遠望近望;……。明明這是一幢單一獨立的,完整的建築物,更是一幢教堂。可是留意地面四周,教會只有前門和後門兩處跟整幢教堂的規模不大相稱的出入口。建築物的地面一層幾乎全由一間銀行佔用了,教會基本是在二樓及上層。換言之,這是一幢教會與銀行的混合體大樓;銀行在樓下,上層是教會。

  上世紀七零年代至八零年代,香港若干舊教堂在重建時,都選用了這個模式,港九五旬節會九龍堂可說是其中一個代表案例。現象背後反映着香港在那個年代的城市設計,財經思維,和教會狀況。

  香港歷史最久遠的教會都是購地建堂的。那時未有嚴謹的土地用途規畫,只要具有財力又遇上機會,教會多能購地建堂。當城市規畫漸緊,再無純粹的教堂用地,舊教堂只有重建來增加樓面,盡用堂址。那時銀行界極度猶豫貸款予教會置業,因為教會提出的「信眾奉獻」,是不靠譜的信用抵押。後來想出了類似的合作方案,就是銀行佔用新堂的路面一層作為抵押,貸款予教堂進行重建。

  每一年代的教堂都各有建設特色,是那個年代的標記,承載着那年代的社會和教會氣息。

  每代信徒都在忠誠辦事。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