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獨居者


2828 期(2018 年 11 月 4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位中年單身女士在寓所大廳的沙發上死去,家人因幾日致電不遇,上門找她,發現她已身亡,家人十分哀傷,也感內疚,覺得大家虧欠了她。

  日本最近出版了一本書:《無葬社會》,探討的是在傳統家庭制度崩解後,單身、無子嗣或喪偶的男女,要面對可能的老後孤獨死。 書中有一句如此說: 「靜悄求生的一個人,要面對無從盤算的死後⋯⋯」在地緣和血緣(親緣)日趨稀薄的地方如日本和香港,愈來愈多人(不單是老人)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孤獨死去,據估計到了二零三零年,日本這種孤獨死的預備人口將接近兩千七百萬人。而在香港,屆時人口逾一千多萬,其中最少四百萬是六十歲或以上,當中單身的及無兒無女的也不少,他們也是潛在的孤獨死者。

  一直以來,人總有「家屬」, 到他患病或年老,多有家人的照顧,如此到臨終時,也多有家人陪伴。但近二、三十年,社會出現大量單身的人,或雖然有家人卻是人情淡薄,或者因各自忙着,以至他們長時間生活在無人聞問的狀態。到他們生病了、老死了,也是得自己ㄧ個人。日文有一個字詞叫「 寂寞死亡」,就是指逝者走人生最後一程,幾個小時至幾日、幾個星期,往往都是孑然一身。

  日本殯儀業最近冒起一個工種,就是為孤獨死的人清理遺物,以及還原逝者生前家居面貌。從事此工作的殯儀師說,當他們用心整理逝者的遺物,再憑蛛絲馬跡揣摩逝者家居的原貌,往往發現這位與外界疏離已久的人,其實各具特色,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而為了回應這個社會趨勢,除了像日本般出現多些這一類孤獨死遺物及現場處理服務,也多了人在生前為自己的死亡作好準備,例如器官及遺體捐贈、財產分配、遺物處理,以至喪葬的生前規畫等等。當然同樣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準備和晚期的生活規畫,這一切做好了,自己也放心了,即使是一個人走這段路程,也可以是輕鬆的。

  香港教會面對這個大趨勢,也責無旁貸要作出回應,例如多探訪獨居人士,倡導家人互相關心,教導單身人士如何活得更好,以至發展共享寓所的計畫等等,務求令單身及獨居者有所依伴,這都是教會牧養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