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後,下一站?


2797 期(2018 年 4 月 1 日)
◎ 平視人生 ◎ 李灝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答案是:華爾街的金融機構。過去十年,包括金融海嘯前後,平均三分一至一半的畢業生都曾應徵華爾街。這個現象不僅在哈佛上演,另外兩所常春藤大學——耶魯和普林斯頓——亦有出現。這批尖子中的尖子,為何給華爾街佔領了?

  有人類學家走進校園調查一下。原來學校範圍內,撞口撞面的除了人,就是投資銀行的招聘消息,開學日如是,學期結束如是,可謂無日無之。這些招聘講座往往挑選在最花哨的六星級酒店舉行。演說期間,金融機構代表一再強調,機構雲集了全球最精靈的腦袋。事實上,受僱的只會是「the best of the brightest」。舊生也會登上講台見證,「如果你跟蠢人為伍,你的言行只會愈加愚蠢。」美酒佳餚,衣香鬢影,一天天的雞尾酒會,一身身西裝打扮,這些五光十色的形象彷彿預告了往後的精彩人生,廿歲出頭的後生仔,怎不飄飄然?

  更有趣的,就算你的主修跟商科沾不上邊,也一絲不損你的優勢。因為,華爾街尋覓的,是一種人格。從來,入得Harvard和Princeton的,從未攞過5*,人生只有5**。這羣年輕人朝氣勃勃,擁有一紙卓越的個人履歷,從容駕馭領導與人際兩艘大船。氣派、競爭、往上爬,他們統統習以為常。貴為一代人的天之驕子,畢業後如何保持派頭?既然金融招聘滲透校園每個角落,機構又重金打造連串華麗活動,學生對何謂人生的理想事業,不難與此掛勾了。

  是個雙贏局面。一畢業當上investment banker,你就面對面跟《財富》雜誌上叱吒風雲的首五百位CEO談天說金。對於一班一生「成功」的後生仔,諸如高盛此類的金融機構,自然是哈佛的延伸了。另一邊廂,團隊中盡是哈佛人,斟生意也易達成。說穿了,畢業生與投資銀行各自抬高威望。人類學家形容,是一種「醒目文化」(culture of smartness)作祟。入得來公司的,惟有醒目仔女,公司打造了這個形象,搖身又化成「醒目」的同義詞。

  所以,金融從來不只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文化問題。這種文化十分震懾,不時令到客戶「嘩」一聲,但更多時候卻令遠方貧窮的他者大喊「哎呀」。他們對自己的決定深信不疑,因為他們乃是精英中的精英,卻不察覺內心只受一種思緒盤據:show me the money!。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