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彼此的祈禱觀
 加爾文與玫瑰經的祈禱


2797 期(2018 年 4 月 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合一與教會關係委員會、天主教香港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已於三月十二日舉行合一講座(二),題目為「這麼遠,那麼近——認識彼此的祈禱觀」,由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堂主任牧師鄧達榮牧師及聖神修院神哲學教授鄺麗娟修女擔任講員。

  鄧達榮牧師分享加爾文的祈禱觀和靈命操練,他指在宗教改革的討論中,主要環繞五個唯獨等神學課題,祈禱和靈性的討論較少,引致加爾文被誤解他只著重神學思考,輕看祈禱操練。然而,加爾文是一位非常強調祈禱的宗教改革家,其在《基督教要義》有關祈禱一章中花上最多篇幅,又強調祈禱「乃信心的主要操練,每日接受神恩的媒介。」

  在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神學家都有關注祈禱及進行改革。鄧牧師說,他們強調祈禱就是生活的實踐,馬丁路德的祈禱觀與其十架神學十分有關,並非單是閱讀、理解和沈思,「真正神學家是要從經驗中,藉禱告、經驗和試煉而生。」

  加爾文承接路德的路線,並在《論教會的改革之必要》中提倡三方面的改革,包括倡議廢棄聖徒的代求;鼓吹信徒回歸基督,單以信靠基督為中保;教導信徒祈禱要有信心和悟性,不要用人所不能了解的言辭,喃喃胡亂祈禱。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嘗試修正當時信徒對祈禱觀念的偏差,強調回到聖經有關祈禱的教導,又認為主禱文是最寶貴的遺產。

  加爾文認為祈禱的神學基礎是要承認自己乏善可陳,並明白自己完全沒有拯救自己的能力,在匱乏中認識基督恩典,並以一切盼望朝向祂。鄧牧師道出加爾文神學祈禱觀的特色,說:「祈禱的目的不是要改變上帝,而是降服上帝,尋求祂的旨意成就。祈禱是信徒信心的操練,學習不是照自己意思,而是照上帝意思成就。」

  鄧達榮牧師重申祈禱的本質乃是信心的發現,加爾文就此提出四個法則和操練,包括對思想的控制,驅趕所有與禱告目的無關的思想;在禱告中感受自身的匱乏而感動,以誠懇熱切的心祈禱;在祈禱中完全放棄自己的成就、價值和信任;讓上帝的旨意成就,並且帶着懺悔的心。「我們的禱告總是太多言詞,說話太多,也特別快,欠缺耐性和等候,只有放下自己的意見,才能好好地開展操練。」

  鄧牧師提醒,祈禱不落空不是單靠操練得好,而是倚靠基督。加爾文每日祈禱四小時,他認為如果少於兩小時就會被魔鬼擊敗。鄧牧師笑言今日難以實行,但藉此鼓勵信徒要多祈禱,因為祈禱最為重要。

  玫瑰經祈禱方式 與耶穌進行共融

  鄺麗娟修女指出玫瑰經祈禱是一種祈禱方式,雖具有敬禮聖母瑪利亞的特色,但本質上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祈禱。她不諱言,過去對聖母的敬禮,有時會過分誇張繁文縟節,甚至帶有民間迷信色彩,但自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革新時剔除過分誇大的內容,回到聖經及教父傳承。

  她續言,玫瑰經祈禱源自瑪利亞的經驗,亦即完全敞開自己作奉獻,並向主說了一個完美的「是」,因而揭示了聖三內在的生命。鄺麗娟修女說道,「玫瑰經是瑪利亞心中對基督的記憶,是一種紀念。」因此當中分為二十端,記錄基督生命的主要事蹟,組成各有五端的歡喜、光明、痛苦和榮福的奧蹟,透過瑪利亞的心與耶穌有了共融。

  玫瑰經採用「不間斷地」祈禱的方式,配合念珠記錄祈禱進行的節奏,象徵從苦像展開,也於苦像為祈禱的結束,週而復始,讓心靈沈澱,透過誦讀進行默觀。她強調玫瑰經是從神默感而來,以基督為中心,請求瑪利亞代禱,前半內容來自路加福音,後半是為罪人祈求,然而她承認過去曾出現有問題的玫瑰經祈禱,沒有以基督為中心,引起誤會,但她相信只要純正進入玫瑰經祈禱,就不會成為合一的障礙。她最後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作結:「讓玫瑰經在我們的認識和體驗上,愈來愈成為一條默觀之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