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發問敢挑戰


2782 期(2017 年 12 月 17 日)
◎ 家庭牧養 ◎ 王大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猶太人家庭的孩子放學回家,父母問的第一句話不是:「今天考試成績如何?」或者「今天的家課做好了沒有?」,父母關心的是:「今天你在學校提出甚麼問題?」猶太教育的特色,是鼓勵孩子自幼養成勇於發問的習慣,不斷地發問,甚至挑戰真理;為了保持好奇心,老師不給予標準答案,讓孩子帶着懷疑的精神,繼續探索事物的真相。他們認為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識愈多,疑問也愈多,求知的意欲也應該愈高。

  猶太人具有「不畏強權」的性格,他們不喜歡接受別人給予的答案,反而喜歡直接挑戰真理,當別人都反對時,還是執意去做。事實上以色列的教育就是希望教出追求真理的孩子。以色列中小學的特色,看似自由、開放,國際競賽成績不佳,但卻啟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與閱讀興趣。

  猶太父母不會把孩子看成私人財產,而是平等相待,一起成長。他們認為當孩子失去天真、好奇心和想像力時,民族就失去前途和希望。因此,猶太家庭珍惜每天晚上全家一起閱讀的習慣,全家人安靜地坐在一起,閱讀一些孩子喜愛的書籍;他們給孩子看的書篇幅不會過長,幾頁就可以了,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小段時間。此外,全家每週抽出一天時間來共同閱讀報紙,討論大家關心的話題。若孩子還小,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或歷史博物館參觀,讓孩子在參觀中產生疑問,從疑問中學到知識,從知識中得到智慧。

  據說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的房子失火,逃命時會帶走甚麼?」父母趁此機會啟發孩子,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甚麼叫「智慧」呢?就是從小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因為猶太人深明人生有限的道理,因此教育孩子要集中人生有限的時間和力量,由始至終、決不氣餒地去攻克一個目標,在逆境中自強不息,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小時候成績也不算好,但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惹得別人對他的父母說:「這孩子整天發呆,是不是有病呀?最好帶他去醫院看看。」想不到的是愛因斯坦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母親,每當別人說三道四時,她總是面帶微笑的說:「我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確立人生目標,我相信有一天奇蹟會發生在他的身上。」難怪有人說,國家民族的命運,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