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生平史地
 加深宗教改革認識


2737 期(2017 年 2 月 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今年正值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德國大規模舉行馬丁路德的記念活動。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協和堂、基稻田、基道文字事工已於一月二十二日舉行「跟隨馬丁路德的腳蹤行」講座,由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神學博士、沙田浸信會裝備事工主任蔡錦圖博士分享他曾遊走的路德生平史地,從中加深信徒對路德的認識。

  蔡錦圖博士指,今年可算是德國首次對馬丁路德舉行重要慶祝,經過十多年籌備,滿街盡是其生平歷史的介紹,「馬丁路德的影響一直持續,雖在不同時代的教會對他有不同意見,但仍然影響深遠。」他指,路德出生之時正值「胡司戰爭」的尾聲,捷克人胡司既是大學校長也是牧師,卻因反對教會而被教庭壓制,更在未經審訊下用火刑將他燒死,其後引起回響多年。在神學概念上路德後來走的路亦甚為相似,但因路德出生於德意志時代,由各地諸侯獨自管治,成為他日後的保護,加上印刷術發明,令他在宗教改革中的主張得以廣傳。

  路德於一四八三年出生於小城艾斯萊本(Eisleben),父母原為農民,後以發掘銅礦為業。路德學業成績一直標青,進入艾爾福特大學後一年便已修畢文學學士,其後獲得文學碩士,開始攻讀法律。蔡博士續說,一場雷雨成為路德人生的轉捩點:「路德回家探望完父母後,回大學途經一個村鎮時遇上行雷大雨,雷電打在他身旁,他大聲呼叫『Saint Anna(瑪利亞的母親),救我,我會做修士。』」

  路德在掙扎下終加入奧古斯丁修會。一年多後,他已被祝聖為神父,更被差往研讀神學,並火速取得語錄學位,開展艾爾福特大學的教職。一五一零年一至四月他往訪羅馬,卻看見梵蒂岡裏的教父生活不檢點,且重視名利,令他為之反感。同年五月,他被修會委任為副院長,負責管理修道院及教導工作,蔡博士指:「他所教的經卷都關於得救應是如何,尤其在詩篇中,他發現事奉上帝家心除了榮耀,更有受難的樣貌。」此奠定了路德後來常強調「因信稱義」。

  奮力批評贖罪券 堅持其神學看法

  「贖罪券最令路德反感。」蔡錦圖博士不諱言,贖罪券始於中世紀對煉獄的概念,卻於十五世紀末被濫用,由委身的代價漸漸變質成以金錢取替。當時即使諸侯禁賣贖罪券,仍有修士在邊界向民眾出售,民眾取得贖罪券後紛紛要求路德祝福,「路德眼中贖罪券不合乎神學,拒絕祝福,卻令民眾遷怒於他。」於是,他在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威登堡教堂門外貼出〈九十五條〉批評贖罪券不合乎聖經,目的是讓翌日前來參加諸聖日的大批民眾看見。

  路德此舉觸怒了教庭,下令廢除其所有職位,並對他進行一連串審查。蔡博士說:「教庭在期間曾提出讓他成為紅衣主教,只要他願意噤聲,卻遭路德拒絕。」最終,教庭派出最高學者約翰.埃克與路德辯論,路德因明言教宗只是人,以及胡司並非異端,終被判為異端。教庭隨後頒令,容許他收回言論,他卻公開焚燒教宗信函及教會作品,終在一五二一年一月三日,被教庭逐出教會。經過眾諸侯上訴後,事件升溫到帝國層面,皇帝查理五世親自在沃木斯帝國議會上審理,終發諭令譴責路德為異端和罪犯。

  路德離開沃木斯途中,被腓特烈劫走,並收藏於瓦爾特堡半年之久,在其間完成德文新約聖經翻譯,他期後露面返回威登堡發表《論世俗政權》。他又撰寫《論意志的捆綁》,反駁人得救是因有自由意志能力的說法;亦曾與另一宗教改革領袖慈運理會談,卻在主餐問題上無法取得共識而告吹合作,蔡錦圖博士認為:「在神學上只要稍微不同路德也不接受,卻因他的堅持推進了新時代。」一五三零年四月十五日,為人熟悉的〈奧斯堡信條〉得到確立,強調信仰「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路德在晚年體弱時,仍不遺餘力撰寫〈施馬爾卡爾登信條〉給予諸侯。他終在一五四六年二月十八日於其出生地艾斯萊本,在眾諸侯陪伴下禱告交託後離世,享年六十二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