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教會.教會有道」講座
 宗派對聖道的不同理解


2698 期(2016 年 5 月 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思道平台主辦之「家家有本難唸的聖經──道在教會‧教會有道」講座,已於四月二十九日舉行,由香港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助理聖品劉子睿牧師、神召會西環堂堂主任鍾樹森牧師、旺角潮語浸信會主任牧師劉志文牧師,分享所屬宗派對聖道的理解,以及他們講道的經驗和神學思考。

  拒絕標準答案 與會眾一同思考

  劉子睿牧師指出,聖公會的崇拜有宗派禮文和公禱書,並以三代經題為經課。聖公會也有其講道神學,認為聖經、理性和傳統同樣重要,劉牧師也自幼在此背景浸淫和成長,「如果會眾參與崇拜只是為了聽道,可能會有點失望了,因為聖公會牧師講道時間通常是十五分鐘。」他又指出,除了講道之外,崇拜的禮儀也相當重要,特別是聖餐。

  在其堂會講道時,他會預備講道大綱,明確點出主題,並帶出延伸思考的題目,「因為牧師不是上主,只是『道具』─聖道的載體和工具,因此必須謙卑。我們不會有標準答案,因此希望與弟兄姊妹一起思考。」不過因為會眾理解聖經的程度各有不同,因此會另設培育課程,與他們一起研讀聖經。

  重視人神相遇 塑造基督身體

  五旬宗、神召會、靈恩派教會在香港有不同的變化和呈現,鍾樹森牧師則主要分享經典五旬宗對講道的理解。五旬宗認為人神相遇才是崇拜的中心,因此講道也是敬拜的一部分,會期待遇見和經驗上帝。講道同時也是整個崇拜,從講員預備講章、講道、禱告服侍,「其重點都在於與上帝相遇。」故此,其形式並非單向,「尤其是經典五旬節派,在講道時會有會眾祈禱、唱詩等,有些人或會覺得這樣會令場面混亂,但對參與者而言,這是他們與上帝相遇的經驗,就是崇拜。」

  他亦指出,正如耶穌和門徒都有聖靈加力(路四14、徒四31),從預備到宣講、會眾聆聽,都是聖靈的工作,「其工作亦不止於提醒,在講道期間也會有人得醫治、釋放。」聖靈亦會塑造教會,無論是講道者還是信仰和敬拜羣體,因此牧師只是流通的工具,「而互相禱告也並非交換近況,而是聚集起來就立即祈禱,安慰、醫治等的工作會自然發生。」他最後特別指出,在五旬宗運動剛開始時,特別設立了伯特利醫治中心,除了進行醫治工作外,也會服務社會、派發糧食等,可見五旬宗運動非只重視個人與上帝的關係。

  堂會各有差異 同認聖經權威

  劉志文牧師主要分享其在堂會事奉的經驗和理解,他笑言浸信會崇拜的差異很大,「可能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唱三一頌。」他指出浸信會源自宗教改革時期的信浸派和清教徒運動,效法初期教會,反對教會中的聖品制度,崇拜也不會有太多禮儀,「不過講道非常重要,通常佔約四十五分鐘」,而聖靈會幫助信徒明白聖經真道。

  浸信會傳統相信聖靈會更新和改變信徒對聖經的理解,因此並無公認的信經,而是有信仰宣言。例如一六八九年浸信會的信仰宣言,第一章第一條就是關於聖經權威,指出信徒要有敬虔、受教、禱告的心來明白真道。

  浸信會強調地方堂會可按其處境和特色來牧養宣講,而他亦分享在堂會的實踐經驗。其堂會以三代經題為經課,常年期則根據每年的教會主題選取經文,講道人選會視乎同工的志趣和恩賜,各人也會互相研讀和討論。

  在問答環節,有提問五旬宗如何確定該靈是來自上帝。鍾牧師回應指,他們相信聖靈充滿時,信徒會有如講方言的表現為證據;另外,聖靈充滿不是叫信徒扮興奮,「充滿有其目的,例如使徒行傳提到信徒被聖靈充滿後,得到能力作見證、服侍人,而不是『想feel下』;如果有信徒告訴我他講方言、被聖靈充滿,我通常會相信,因為他始終要為此負責任,向上帝交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