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日的反思—多走一里,作光作鹽


2669 期(2015 年 10 月 18 日)
◎ 教會之聲 ◎ 陳德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世界衞生組織(WHO)自一九四八年發出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這定義指出了人的健康並不單是疾病的消除,而是在身體(Physical)、心智(Mental)、社羣(Social)的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而基督教會團體亦根據教會傳統最接近聖路加日提倡了「醫療主日」,近年再推展為「健康主日」;提醒教會在關懷醫療事工的神聖使命同時,如何能堅守「全人醫治」的福音召命,讓受到罪惡破壞和被扭曲的關係的現實世界中,為每個人的心靈中得着醫治復和而努力。所以,今天與醫療有關的事工都會加入健康的第四個向度:靈性的健全。一直以來,不同宗教的祭司或聖職人員都包含着醫治者的角色;馬太也如此扼要地總結主耶穌在世上的工作:「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太九35) 因此,結合宣教、教育及醫治的聖工就成為了教會「全人福音」的體現和標誌。

  隨着科學進步,政府普及醫療福利政策、醫療事工的規模和資源的龐大,教會醫治功能便因此逐漸式微,慢慢就變成與世俗醫療機構無異。

   「醫療主日」的出現,正是要鼓勵信徒不要放棄這福音的「戰場」:雖然教會未必能在醫療事工(特別是醫院)有直接的角色,但我們仍要關懷牧養前線的醫護人員,為他們無私愛心的服務代禱;亦要關心社會醫療系統的發展,讓市民都接受平等的醫療機會、同時教會也可動員醫護專業的信徒,在日常的服務內外都願意持「多走一里」的心志,以基督憐憫的心懷向病友、家屬提供具愛心及尊重生命的全人關顧醫治,在專業中「作光作鹽」,在同儕中樹立良好榜樣。

  近年,不同醫院都有由不同堂會聯合成立的「院牧事工」,結合不同教會及社區網絡,在醫院裏向員工、病友及其家屬提供專業的「臨床牧關」服務。這是一可喜的現象,據資料顯示,基督教教會全港超過九成以上的醫院都設有「院牧事工」服務,其中部分醫院也提供「臨床牧關」的專業認證訓練課程,從而提供「全人關懷」的關顧。然而,就筆者有機會在院牧事工擔任「主任院牧」的機會,實在感受到教會和信徒要對「臨床牧關」的事工有更多的認識和參與,起碼不要把「床關」和「床福」混為一談;也願意支持堂會的教牧和信徒接受「臨床牧關」訓練和事奉。此外,也祈願有關的培訓機構能在「資歷」認證上更多努力,以合一的精神,多溝通、聯繫、交流,優化,為有志在「臨床牧關」事奉的弟兄姊妹提供合宜的訓練。因為稼多人少,我們要求那憐憫人的主打發更多工人到工場去收割,讓教會能恢復「全人福音」的承傳,為全人健康的遠象而同心努力。

  陳德昌(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