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說起—香港前途與香港教會


2660 期(2015 年 8 月 16 日)
◎ 一起走過從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八十年代的香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也是一個信心危機的時期,中英雙方正密鑼緊鼓地在談判香港的前途。香港自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市民生活開始改善,對前景也充滿憧憬時,卻忽然要面對九七回歸的問題,不少市民仍記得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傷痛,自然會產生焦慮和惶恐。還記得市民爭相到超市搶購日用品的情形;港幣因恐慌性拋售而跌至歷史低點;大批有能力的中產精英因對前途感到憂慮也紛紛移居海外,而教會中移民的信徒比率更較一般市民為高。

  面對這個觸及社會各個階層的九七回歸問題,香港教會實在不能置身事外,在風雨飄搖的時候,教會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使命,也需要帶領信徒重建信心。自七十年代以來,本港的年輕信徒已不斷探索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也探討宣講福音與社會服務結合的宣教模式,亦嘗試拓展社區教會和羣體佈道的理念。踏進八十年代,香港前途成了香港市民最關心的事件,當時有基督徒羣體、學生團契、機構和神學院分別舉辦香港前途座談會,重點在教會可以怎樣回應社會問題。當中英聯合聲明在一九八四年四月達成協議時,有八十多位來自不同宗派的教會人士,在四月十六日共同發表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獻議(簡稱信念書),就香港的政治前途發聲。這信念書代表着本港教會對時代轉變的信仰反省,也肯定了教會在世上做鹽做光促使社會及文化更新的使命,基督徒有責任與廣大市民共同塑造香港的前途,使香港成為一個尊重人權、自由平等、安定繁榮的民主法治社會,在歷史轉折的時期,教會應肩負向香港人傳福音的責任,在社會中扮演先知的角色。這份文獻在教會內外廣泛流傳,表達出在面對社會變遷時,教會努力凝聚力量,一起探索,持守合一信仰,共同面對挑戰。之後還有一連串的跟進行動,一九八五年更成立了教會更新運動委員會(簡稱教新),教新其後展開了多項教會更新事工。

  九七信心危機,引致本港移民海外人數大幅增加,造成教會士氣低落。但基層市民卻無能力也無法離開,再加上來港新移民也因九七問題而湧現,要能化危為機,教會在回應上必須要多注意不同階層的福音工作,尤其是基層福音的需要,亦要針對新來港人士而制訂福音策略,「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道」。在歷史的轉折期,容易使人感到迷惘和無助,市民大眾逼切需要安慰的信息和希望的亮光,信念書的表述確能感受到教會願與巿民共度時艱,一同積極地跨越九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