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形容仁人志士,視死如歸,我認識一位弟兄,多年來都是「視歸如死」,最怕回家。他常常七八點鐘就離家出外,到深夜才回去。別人假日會在家無所事事休息身心,他卻是非往外撲不可。家,對他來說,好比精神的囚牢,只可能是洗澡睡覺的地方。他妻子跟他結婚之後,有幾年整天隨他東奔西跑滿香港走,顏容憔悴,看着令人心疼。幸好十年八載下來,情況有改進,我們也深感慶幸。
另外一位姊妹,還不至「視歸如死」的地步,但也盡量不留在家中。放假的日子,她還是會到公司走一趟,因為要照料一下公司飼養的貓兒云云。主日崇拜完畢,午飯後有時她會隨我回家,跟老三戲笑一番,有很多次,就在沙發上打盹。她跟許多姊妹都很熟悉,也幫助不少兒童,留在別人家中的時間,肯定比在自己家中多。她寧可服侍至筋疲力竭,因為家不是讓她放鬆休息的地方。
俗語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眼見不少青少年,夜深尚在街上閒逛,竭力找樂子,就可知道,覺得家是溫暖窩的人,實在幸福,只不知是多數還是少數而已。雖說小孩子沒有選擇,只能被家長押回家中,但是不少屋邨公共地方和一些社區小公園,也不難找到沒有家長管束、長時間留連的兒童,令人慨嘆,家這本經,也實在太難唸了。
人生是客旅,但上主的心意是在客旅人生中也有可歸之處,愛家的人,能關愛那些心靈上無家者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