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觀海在柏林攻讀神學之際,在巴陵婦女傳道會(The Berlin Women's Missionary Society)認識到一位來自香港的女學生梁瓊羨。她本是一位孤兒,為香港灣仔巴陵育嬰院所收養,其後由德國教士帶到德國柏林升學,兩青年既屬來自中國同一差會,異國相逢倍感親切,由相識到相戀可謂人之常情。陳觀海是中國第一位留德學生;而梁瓊羨可說是第一位留德女學生,同是教會中人,兩人終成眷屬,成為中國最早一對留學生夫妻。
自陳觀海於一八六七年赴德留學,以至一八七四年回國,前後共有八年之久。而在此八年期間,中國巴勉會(禮賢)和巴陵中國傳道會亦發生很大的變化。前因巴陵中國傳道會(按由郭士立牧師提倡成立的差會)極欲由巴陵傳道會(The 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全部接辦,可惜其時德國發生普法戰爭,未能成事。相反則歸併巴勉會,因此陳觀海在柏林神道大學畢業後,仍要到巴勉神道大學進修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的古文字,學成後由禮賢會按立為牧師。由於巴陵中國傳道會歸併在巴勉會(禮賢),原有巴陵中國傳道會在廣州和廣東北江一帶的事工和人事,全由禮賢接管。換言之,禮賢會當年的傳教工作擴展到粵北南雄,更包括東江客家地區的工作。是以當陳觀海牧師於一八七五年春返抵香港,以其在神學上的造詣,巴勉會便派他到廣州在神道學校任教。一八七六又派到南雄福音堂工作,協助韓士伯牧師推廣粵北一帶的教務。
時至一八八二年,在普法戰爭結束之後,德國巴陵傳道會始行正式接辦巴陵中國傳道會的事工,而原有由巴勉會管轄前屬巴陵會的廣州和東江一帶堂址則歸由巴陵會辦理,這可以說巴陵傳道會在中國宣教正式的年份。一八八三年陳觀海牧師則被調派到香港巴陵會任職。其時香港巴陵會主要事工是育嬰院,對陳觀海牧師而言可說大材小用,後薦與巴色會在西營盤(即現今救恩堂,見圖)協助黎力基牧師工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