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何處去


2553 期(2013 年 7 月 28 日)
◎ 新聞捕手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因為垃圾堆填區的爭議,使香港的垃圾處理問題浮上水面。議員和社會人士指摘政府只是不斷擴大堆填區,沒有發展循環再造工業,更不推動源頭減廢,並以反對撥款作為政治籌碼,逼政府交出時間表和計畫書。

  其實回歸後政府已經關注環境問題,並且成立環境局,首任局長廖秀冬在一九九八年已經有《減少廢物綱要計劃》,二零零五年再發表《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並鄭重建議「減少製造,及循環再造廢物,並將廢物加以適當處理,確保堆填區只會接收經處理而無可避免的廢物。」

  雖然政策的落實有欠理想,但卻也不是完全失效的。事實上由一九九一年全年運往堆填區的固體廢物是8,880萬公噸,到二零零一年降已經至614萬公噸,二零一一年更減至491.2萬公噸。期間香港人口增加,經濟增長,而且還關閉了焚化爐,我們不能說減廢完全沒有效果。只是由於垃圾只有堆填,堆填區終會被填滿。

  再擴堆填區已經是現實的需要,但在政治上卻難關重重。因此,另謀解決之道就急不容緩了。新一代的焚化技術比對空氣的污染已經減少,甚至可以轉廢為能,提供發電,希望地區能夠接受。至於循環再造,其實應該一早推行,但因缺少政府支持,如提供土地、廠房、或給予技術支援,這再造的工業亦難以發展。以往政府不願意資助個別行業,但循環再造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應有特別對待。

  至於源頭減廢,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關涉整個以消費和浪費帶動生產和就業的經濟結構,其實是最難的一關。有立法會議員罵特首梁振英,要求他率先源頭減廢(下台),其實只是有的放矢,與解決垃圾問題無關。因為無論何人當特首,除非他能夠改變社會以消費帶動的經濟結構,否則源頭減廢只是空談。

  垃圾本來是一個衞生和民生的問題,但處理不好就會成為政治問題。但政治問題可以拖拉,有些情況更是讓時間過去,問題就會消失,或是一個決定,問題馬上解決,例如普選特首。但垃圾不能及時處理,它只會發臭和污染環境。因此反對擴建堆填區之餘,垃圾何處去?是政府的難題,我們的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