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的恩典


2503 期(2012 年 8 月 12 日)
◎ 文化之旅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約翰.牛頓(John Newton)是讚美詩《奇異恩典》的作者,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從一個奴隸販子,變為英國廢奴運動的領袖;從一個墮落的水手,成為一個受人愛戴的牧師。起伏跌宕的一生,是從蒙羞到蒙恩的生命見證。

  牛頓還寫下了五百多封書信,通過書信進行屬靈牧養。這種方式既古老又新鮮,有樸素謙遜和直率得體的古風,又因在期刊上連載而贏得廣泛的讀者擁戴。「穗的恩典」即是其中的一封,講述一個仍然在神的試煉中爭扎爭戰的不完美的朝聖者,從孩童單純的欲望,過渡到成年人的衝突掙扎階段。「穗」的成熟,需要經歷擊打和試煉,又常為新罪所困,如驕傲、虛榮、惡念等。逐漸地,透過聖靈幫助,他更深地認識自己、認識神,開始理解神的無上恩賜憐憫,從而學會更深地去愛和寬容他人。

  「穗」的意象取自《馬可福音》:「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四28),他認為,成長的初階是「苗的恩典」,信心雖弱,心卻是溫暖的,「對恩典保持著孩童般天真爛漫的狀態」(《奇異恩典—約翰.牛頓傳》,Jonathan Aitken著,張鶴譯),然後是「穗的恩典」,最後是「子粒的恩典」,是經過磨礪之後的沈思的狀態,全然降服於神的旨意,不再自誇、抱怨和責備他人,在謙卑、愛與溫柔上日臻成熟。

  我們大多處於「穗」的狀態,牛頓也坦言他常處於疲憊和挫敗之中,「那些被我輕易地解釋給他人的真理,對我自己的影響是多麼微弱啊,拿我向別人提供的建議和警告來省察自己,真是虧欠太多!」

  然而這就是「穗的恩典」,在結成飽滿子粒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牛頓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聽到廢奴運動勝利的喜訊,他終於可以安然離去了,如同將要返家的遊子:「我就像一個坐進馬車準備啟程的人,每個小時都充滿期待,不斷向外張望」,以最後的氣息見證神的信實和恩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