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點印度文化通識


2503 期(2012 年 8 月 12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時代》雜誌把他列為世上影響力百大之一,《紐約時報》喚他為印度文上最暢銷的英文書作者。他寫過五本小說,都被改編為『波李活』(Bollywood)電影,其中一本《Five Point Someone》就是賣座電影《作死不離三兄弟》原著,三個傻瓜,亦是他的寫照。他是Chetan Bhagat,原籍印度,拿香港身分證⋯⋯」

   《蘋果日報》7.8.2012

  年前香港有齣冷門印度電影,片商開頭不看好,結果因為口碑太好而出乎意料地賣座,它就是《作死不離三兄弟》(Three Idiots),原著小說的作者Chetan Bhagat原來是拿香港身分證的印度人,九七年來香港,曾在香港生活十二年。

  Chetan Bhagat原本是跨國企業銀行家,在香港工作時,辦公室在中環的長江大廈,而家就住在半山區,可說惹人艷羨了,但因生活不快樂,毅然放下高薪厚職轉行寫作,最初幾年收入跌了八、九成,但他一直堅持,直至幾年後因為寫的三本書都大賣,生活才穩定下來。

  也許不是很多人知道,《作死不離三兄弟》的原著小說,大部分是在香港的圖書館寫成的,Chetan Bhagat說有時在中央圖書館,有時在大會堂。誰會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呢?其實即使是沙漠,還可以長出仙人掌。只要不在圖書館上網打機上臉書,你雖未必寫得出曠世傑作,但肯定會寫得有進步。

  印度和香港一樣,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因為印度被英國人管治的日子比香港長差不多一倍,所以受英國文化的影響亦更甚。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管治,最初由東印度公司的貿易而始,在一八五七年之前,印度雖是英國屬土,但真正統治印度的,不是英倫派去的總督,而是東印度公司。在這個時期,對印度影響至深的是一個叫麥士維(Hugh Maxwell)的英國人,他把織布機和染布坊從英國搬到印度,結果令印度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和漂染中心。

  香港人常瞧不起印度人,稱之為「阿差」,以為他們只適合在銀行門口當警衛,其實印度人很聰明,英語也多說得流利,而且很念情和顧家,亦有一份幽默感,看人生也較豁達。

  Chetan Bhagat就是一個例子,香港人又豈肯捨高職而投身寫作,這才是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的真正原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