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01 期(2012 年 7 月 29 日) ◎ 生命故事 ◎ 揚眉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我好像揀了四本書,一本是關於以色列,一本是關於酒館小故事,一本是梵谷的書信,另一本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英譯本。書本雖然有點發黃,封面書角也有點捲曲,但保存得挺好的,好像沒有甚麼閱讀痕跡。我很喜歡梵谷和馬奎斯那兩本書,梵谷的書信,讓你循另一種途徑認識畫家的心靈,《百年孤寂》是記載一段奇幻的人生旅程。
前輩是文人雅士,品味古玩字畫線裝書,那些經典書籍或以前看過的書,或看熟了,或看膩了,要送走了。我們在追趕著看的時候,剛好將那些書接過來。
書裡書外常留著生命的記號。我的書,有時會有血跡,因為手指弄傷,翻書的時候將血跡擦在書頁上。書內通常有簽名和買下來的日期,在外地買的,就會寫上小鎮或城市的名字。有時,會寫下讀書時的一兩句心情或記事。很早年的日子,學人家的雅興,在國內訂造一個印章,然後在書扉蓋上名字。後來要看很多神學或進修的書籍,覺得有太多讀不完的書,人生苦短,竟然去訂造一個寫上「讀書多身體疲倦」的原子印,半嘲諷半慨嘆地對抗著當時的日子。現在,只在書上用潦草的字體寫上名字和年份就算。
我還未看完前輩那本《百年孤寂》,這本書放在我的書架上最少有十七、八年,我不知道在前輩的書架上放了多久。我曾帶著去旅行,不知不覺弄得很殘舊。最近拿來看一下,想在書中找一點前輩的印記。前輩的書沒有簽名,沒有留字,心中不忿,又捨不得放下,前前後後翻看,忽然發現前輩原來早將扉頁撕掉,其實有明顯的撕掉痕跡,只因沒有想過,就未有留意,現在發現了,反而覺得自己多事。書本傳了下來,書頁之間的心事和回憶又豈容閒人輕狂自擾和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