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興轉工


2470 期(2011 年 12 月 25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時代真是不同了,從前一個小伙子剛出來就業學藝,一頭栽入某一個行業,就一輩子定了型。很多還是子繼其父、弟隨其兄,甚至累代相傳,有些還成了姻親通家之誼,也就留下來不少的百年老店。到如今仍有幾家這樣的老字號,但只是有個名,早已把家業轉了檔,可以說名存實亡。

  想當年,要是偶一動念或自己不滿所就的行業轉轉行,這要承擔不少蜚言閑語,說甚麼不安本分、好高鶩遠、見異思遷、不踏實地,要是日子不多而轉來換去,連番走過幾家店號,再找工作就不受歡迎。

  這也是連帶關係,早年生活圈子比較狹窄,只好保守也保護性的,鄉族親誼彼此關照提攜,這就成了某一些縣份,佔了某一個行業成了他們的專業,更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像楚河漢界、涇渭分明的各領風騷。

  就以敝邑鶴山,除了扎製常在街頭、節日舞動的瑞獅、醒獅頭,稍遜於南海佛山之外,早前在香港經營的:茶商、印務、照相、理髮這四大行業,堪稱巨擘。只要踏進這些店舖,自店主東以至初入行的小廝,彼此日常的對話全是鄉音交談。如今好些人連自己的籍貫都說不清,從好處來說,這突破了種種藩籬。

  現今的世代剛好相反,近來遇到不少青少年,甚至逾半百年紀的人,幾月不見甚至僅僅幾天,見面時就嚷轉了工,隨即遞來一頁新名片。原來新的說法不是做膩、做厭,而是測試自己的能力?轉換工場每次增薪,收入加添、職位提高,所以招人聘請的專訊隨街分派,這也是「潮流」?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聯會新會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