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其實就是你的「人脈」或「社交網絡」,如鄉緣、校友、教友、網友等。在職場上,是同事,行家。
職場這個江湖,不要說闖蕩,能生存還是要靠你的人脈—「朋友」。例如,想求職、想轉工,有一份寫得漂亮的履歷表。但是,決定聘用不聘用,許多時候看的不是「你認識些甚麼」(what you know),而是「你認識誰」(who you know)。
我的教會剛有一位職青轉工,他的「行頭」很窄,世界也真的細小。新老闆認識他的舊上司和同事,查問他的「曾經」。幸好他沒有在從前的公司樹敵,否則,他這一個職位給「泡湯」了。
誰是我的朋友?主耶穌說過,不與我為敵的,就是我的朋友。祂不寧願把別人圈在「敵人」的名單上。主耶穌沒有刻意討好某些有權位和聲望的人,使自己的志業能順利些。也沒以為反對祂的人愈多,祂的使命會變得愈高尚。人人都有朋友和敵人。主耶穌一樣,祂有敵人,但更多的人認為主耶穌是他們的好朋友。
在辦公室,想工作愉快點,日子過得容易點,也要在入職後趕快弄清楚人際關係的脈絡,以免被人孤立。
所以,主耶穌也以讚賞的語氣,向門徒說「世界之子」的比喻。一個「精明」掌櫃先生,察覺到老闆快要跟他算帳。於是在職權範圍之內,寬減「客戶」帳面上的債項利息。他的「義氣」和「恩惠」讓他交了許多朋友,廣結人脈為後路,這是他精明之處。當然「光明之子」不會像那不義管家,慷他人之慨來做自己的本錢,但也要為天國之事「精明」。
職場是個利字掛帥的地方,管理學之父杜魯克卻說,機構「亦有仁義」,即市場價值之外的「社會價值」。職場上的「友誼宣言」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敵友都是暫時的,以眼前的利益來決定。敵友之判,放在利字頭上,會有「血光之災」。朋友會變成敵人,被排擠,陷害,甚至「中箭」身亡。但是,一個共認的「使命宣言」,會招聚志同道合的人,結成「肝膽相照」的朋友。因為他們有一個比個人的利益更大的利益為目標,所以能走在一起,竭盡所能,在職場上奮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