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0 期(2011 年 8 月 7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明報》30.7.2011
那是二零零八年的一個早上。英國一位三十二歲的婦人雅各布從床上醒來,赫然以為自己身處馬卓安執政的一九九二年,而自己仍是一個要應付GCSE考試的十五歲學生妹。剎那間她忘記了過去十七年的一切,她不懂用手機,對電郵、facebook、Google和YouTube等毫無印象。
如果你今年五十歲,又患上雅各布的失憶症,一覺醒來回到十五歲,未嘗不是一項有趣的經歷。那時是一九七六年,香港仍由麥理浩做港督,打算成立廉政公署,委任姬達爵士做廉政專員,部署打擊貪污,葛柏警司和四大華探長是頭號通緝犯。
十五歲那年你念中四,翌年將要參加中學會考。你念的是文科,課程簡潔亮麗,有國文、英文、英國文學、中史、世界史(包括歐洲史和日本史)、經濟及公共事務、地理和宗教科,合共八科。教國文的老師畢業於新亞書院,受教於唐君毅和牟宗三,他對中國文化一往情深,尤愛好唐宋的詩詞,講起蘇東坡父子更是七情上面。課後在校園大樹下閒聊,他鼓勵學生訂閱《中國學生周報》和《突破雜誌》,說年輕人要有廣闊的視野,心懷祖國,放眼世界。
相比之下,教中史的老師有點「左傾」,上課時常揶揄唐、牟及錢穆,說新儒學是唯心論,不足以推動社會發展。他推介學生讀馮友蘭和范文瀾,說新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為七億人民帶來真正的希望。未幾毛澤東辭世,又發生了四人幫事件,這位老師有好一段日子很落寞,上課時再沒有談笑風生。
七六年香港建了許多公屋,你和家人原本住深水埔的唐樓,抽中籤住進了蘇屋村。麥理浩港督宣布居屋計畫第一階段快將落成,你們一家人都很快樂,期待幾年後更上層樓,由公屋遷進居屋。
那是香港充滿朝氣和希望的日子。有民怨嗎?一點點是有的,但港府很快疏導了。有貪污嗎?有,但愈來愈少,四大探長落網的落網,遠走的遠走。人人奮力向前,沒有「平機會」卻有真正的機會。回到一九七六,這個夢真甜,好像葉倩文唱的「黎明不要來」,真不想睡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