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飯後,和幾位親友坐在客廳中閒聊。A仔忽然把幾個小玩兒塞到我們手中,一人一個:「看你們誰能先解開?」
那是我們從台北買回來的「智慧環」──相傳那是中國發展的民間玩意,通常由九個環相連而成。不過,我們買的只是由兩至三條不銹鋼線扭成不同圖案的簡易版本。
於是,我們各人聚精匯神地「叮叮登登」的把手上的東西扭來扭去,在兩環上的空隙扯來扯去,表面看來極簡單的小玩意把幾個大人弄得頭昏腦脹,都無法解開。幾分鐘後,大家似乎都放棄了,垂下手來,繼續談天,雙手仍無意識地叮叮登登的把弄著環。談得興起,忽然......哎也!我舉起手上的環,竟然分開了!是怎樣做到的?自己都無法知道。
「叮」的一聲,腦海裡忽然想及早前在課堂裡關於「意識」與「潛意識」的學習。我們有意識地在看、在聽、在思考,巨大的潛意識卻同時在做著不為人知的工作,不但維持著身體生命的系統,還儲存、組織及聯繫我們所有的記憶、知識和能力。如果潛意識是一個巨大的黑房,意識只是黑房中的一點小光。
透過鬆弛、默想、禱告,跳過腦部思考的限制,進入意識的深層,我們能對自我、對心靈、對聖靈和上帝有更深入的接觸和體會。
最近我讀著一本小書《我的小冒險》(Change Your Life Through Travel—Inspiring Tales and Tips for Richer, Fuller, More Adventurous Living, by Jillian Robinson),描述數十位旅行者跳出工作與現實生活的桎梏,旅行出走,在旅行中體會到自己獨有的氣息、潛能和本質,窺見未曾被發現的自己,重新定義了自己的人生。
作者去到阿根廷作家波赫士的故鄉布宜諾斯艾利斯,她參與了一群失明畫家的聚會,看到他們栩栩如生的作品,她感到不可思議。其後她前往跳舞俱樂部,在探戈大師充滿激情的樂聲下,她想起那些失明畫家,於是閉上眼睛,亦步亦趨,配合著舞伴的每個連續動作,舞動身體......
「惟有我們的身體,能引導我們逃離黑暗;我們必須用感覺,不是思考。」
思考解決不了的,信任我們的身體和感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