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居,首先最要適應的,就是沒有鐵閘,中門大開,可直望主人睡房。好像少了一重保障,但其實屋苑保安更森嚴,住客都要經過重重關卡才能進入大廈,非住客當然也不是隨便可以上樓。
只有一度大門,出入方便了,但其實也不是經常打開。住了好一段日子,連鄰家住了甚麼人都不知道。
像我這類在「屋村」長大的應該都知道,在那個沒有冷氣機的久遠年代,炎炎夏日,各家各戶大都只會關上鐵閘,打開大門,風從這邊吹到對面,那是所謂的對流風─現在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奢侈品。就算到了晚上要睡覺了,頂多在鐵閘中央視線高度的位置掛上一幅布簾,稍保私隱,加上風扇,涼風颯颯好睡去。
有時候,連鐵閘都打開了,孩子們一呼百應,從各家跑出走廊玩集體遊戲,偶然還有街坊坐出門口,邊乘涼邊閒話家常。我們會知道走廊盡頭那家的叔叔患上重病,右邊第四戶的媽媽罰孩子最兇,因為每天都聽到那家的兩兄弟「籐滕條炆豬肉」做晚餐。每到特別節日如端午節,鄰家姨姨會送來靚湯,媽媽又會回贈靚?,那時候的節日氣氛特別濃厚,鄰舍關係熱鬧而親切。
然而,屋村之內,鄰舍間講求互相守望照應,少有保安的觀念。樓梯轉角走廊暗位電梯寂靜等候處,往往是閒雜怪人出沒之地,暴露狂、色情狂、白粉道人、金毛飛......妙齡少女出入總得提心吊膽。
時至今日,較新型的公共屋村大都加強了保安,只是,慘劇仍然無法避免。葵盛東村一幢大廈內,一個精神病患者忽然提刀斬傷兩個婦人,然後還衝入管理處斬死一名職員,事後停下來抽煙休息,被拘捕時毫不反抗。
這天,我從保安森嚴的住所走到附近的公共屋村,像從寂靜的山林走回真實熱鬧的人間,穿過販賣種類齊全貨品的喧鬧市場,然後走進茶餐廳,聽著鄰坐的中年太太們閒話家中瑣事,從玻璃窗看著外面走過各式各樣的途人,想及斬人者和死傷者背後的故事。
我們恐懼,所以與人保持距離;但我仍然喜歡,街坊般豪爽而親切的人氣,因為其中,能感受生命的真實,以及生活的活力。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