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知道的有限


2387 期(2010 年 5 月 23 日)
◎ 女傳道手記 ◎ 丹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這時代是否缺乏值得被讚揚的善行與英雄?二零零三年SARAS爆發期間,自動請纓上陣卻染病身故的謝婉雯,在紀念她的網頁上有這麼句話,「她的殉職,在昇平之世是少有的」。今年四月十四日青海玉樹地震中,黃福榮因救人喪生的事蹟廣被報道,亞洲週刊為文除稱其故事傳千里外,還提及「有許許多多默默工作的港人義工,長期遠走山區,淡泊行善...... 」。

  真正的善行往往是行在暗中、默默無聲(賽五十三7,太六1-4),需要用心去體會和發現。有位因腎衰竭被醫生宣判死刑,卻蒙神全然醫治而信主的姊妹,聽了我們助學、探訪的分享後,流淚說:「我不知道在我的城市,還有這麼窮的孩子」,她為自己在禱告上的虧欠感到難過。後來聽該教會一弟兄說,他偶然間發現這姊妹常私下、獨自到教會,「她覺得自己讀書少、沒文化,做不了甚麼,能做的就是打掃清潔衛生」。探訪隊成員談到這姊妹的回應時,自我反省:「在港島區的我們,對天水圍的居民又付出多少關注呢?」

  前陣子,L弟兄到四川震區待了一個月。起初聽他提出這意願,還以為他是懷著宣教心志去的,後來才知是因為德蕾莎修女的話:「這一生做不到甚麼偉大的事情,我只能用偉大的愛做小事情」。他想弄明白,為甚麼做小事需要用偉大的愛?在震區待了幾天,他就體會到,自己沒法像另一位姊妹那樣,為宣教工場的宣教士整理雜務、打掃、預備三餐,因為這些「小事」,要用很大的愛心才做得到。結果,在工作站的同工們都外出的那幾天,他還是沒能挽起袖子,洗刷那些髒兮兮的清潔劑等瓶瓶罐罐。L的愛心能夠做到的,便是教當地同工有效地使用電腦,在他們外出時代班、看管圖書室和孩子們。

  黃福榮二零零二年走路上北京為白血病人籌款,也是因為看了一本書,深受罹患血癌和腦癌的作者所感動,於是加入《挑戰死亡》作者隋繼國的行列。感動容易有,但要化為實際行動,並克服困難、持之以恆就不容易,<地震後的晏陽初工程學院>一文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讀該文,才知在都江堰有這麼一所,以高考落榜、家境貧困的孩子為收生對象的民辦大專學校。一九八八年這學校的創立,就是因為邱校長聽到晏陽初,這位一九四三年曾與愛因斯坦、杜威等人被選為「現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貢獻的偉人」,在國內卻少人認識的偉大平民教育家的懿行,從而激發他和幾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共鳴:最好的扶貧方式莫過於教育扶貧。

  <地震後>該文作者用英經濟學家舒馬赫的名著,作為介紹這所面積不足五千平米,只有五、六間教室,在校生二百來人的學校故事的引言和結語,《小的是美好的》。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