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會中不乏富裕階層的人士,他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將富人的心態帶進教會。這就是使徒指出的自大和倚靠錢財,自以為錢財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財富容易使人產生幻覺,以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對財富患得患失的心理又容易使人「倚靠無定的錢財」。財富在本質上是無定的,許多人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身不由己地「陷入了網羅」(六9),無力自拔。「倚靠無定錢財」的結局只能是「用許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六10)。
在起伏多變的人生中,唯一可以倚靠的是神的恩典與眷顧。他「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讓我們的人生,既單純素樸,又因他而豐富精彩。「厚賜百物」的神,是我們的倚靠和盼望。他不需要我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式的謝恩,我們也實在無法報答他的厚恩。可以做的,就是知足、行善,「甘心施捨,樂意供給」,追求「在善事上富足」。
「在善事上富足」,是提醒富人善用他們的財富,善於分享他們的財富。不要做可憐的守財奴。這樣,就可以避免那種「除了錢以外,一無所有」的尷尬,避免因獨佔或濫用財富而落入的眾叛親離的結局。使徒提醒人做財富的好管家,眼睛從專注財富的此消彼長,轉變為關注貧窮人的需要,特別是對處於患難中的人施以援手。
「在善事上富足」,是對富足人生的重新定義。真正的富足人生,是在一切美善的事工上,甘心樂意地奉獻自己的財物、時間和愛心,並且存謙卑的心,歸榮耀與神。使徒提醒人,不要只顧眼前,只盯住眼前稍縱即逝的私利,而要看得更加長遠,為將來做預備,為自己建立堅固的、美好的根基。以穩固的根基取代那不可靠的財富,從而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