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走下坡


2302 期(2008 年 10 月 5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由於地勢關係,不少的樓宇都是依山而築,就這樣一些群居的地方,是以「台」來命名。還有一個特徵,住在這些甚麼台的人士,也以中產或富戶者居多。

  我家自一九三八年遷港,因有親串住西環,也在這區內賃屋而居。是短短的山市街的街尾,向上就是層層的幾個台,再上就是半山區的薄扶林,我曾戲說自己是住在五台山下。這幾個台相信是建在香港開埠之後不久。由下而上是:太白台、紫蘭台、羲王台、青蓮台、學士台;(還有個李寶龍台)。

  每個台排比井然,通道頗為寬敞,從下拾級而上,是一道大大的石級,每台距離間有一段微斜的平台。家居是在三樓,有個頗為寬?的露台(騎樓),閒來倚欄觀看,孩童們在那裡追逐嬉戲,最常見的是「猜呈尋(音譯)」,勝負之分在逐級上上落落,傳來清脆的童聲此起彼落,很是悅耳。

  在我家的門前就是登台的起點,每天都是人們拾級上落,那時我剛二十出頭,也常常一口氣上到頂,還氣定神閒。早年也不興甚麼晨運健身,算是鬆鬆骨骼。(前不多幾天,我先乘車到薄扶林道,沿上而下拾級慢慢走下來的,從學士台由頭數起共一百九十九級。)當年富戶人家,或是老弱婦孺,是僱用停在山市街尾的轎子,由轎夫二人抬著上去。看坐在轎裡的人很受用似的。

  如今,這裡全變了,各個台都建成豪宅、大廈,除了台名的路牌還有些存在,餘下的是一段段的石級。自己找不出景物依然,只留著幾幅舊影遺痕,依稀的記憶,這只怪現今的保育勇士還未出世,高聲地吶喊「拆不得」,奈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