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的祝福
牧養我們傷殘的肢體


2281 期(2008 年 5 月 11 日)
◎ 教會觸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關懷智障群體福音工作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但你們得在耶穌基督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林前一27-30)

  香港有七百萬人口,其中有不少弱能群體,他們實在需要教會及社會人士的關心。根據香港復康計畫方案調查報告二零零二年對弱能群體人口的估計約有四十三萬人,佔香港人口6.2%,包括自閉症患者,聽覺受損人士,智障人士,精神病患者,肢體傷殘人士,視覺受損人士等,但不包括言語障礙和器官殘障人士。在眾多弱能群體中尤以智障人士人口最多,約有14萬人,其次是精神病患者約有九萬多人,而視覺受損及肢體傷殘人士亦各佔有7萬多人口。他們除了在身體上的限制外,心靈上的困惑也極需要人關心和幫助。

  因此,透過教會及社團開辦各式各樣的弱能群體復康服務,如特殊教育學校,護理中心,庇護工場,日間活動中心及宿舍,職能訓練,就業及輔導服務等,提供多元化復康服務,包括身體上,社交上,知識上,技能上和情緒上的輔助,然而他們更需要在心靈上的關心和鼓勵,因著耶穌基督的福音,讓弱能群體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基督教靈實協會多年來從事弱能人士全人關懷復康服務,而靈實福音事工部社區福音事工組是結合復康服務與福音工作的支援部門,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份開始,我和同事有機會參與靈實九間復康服務的福音工作,其中大部份是智障人士的復康服務。我們首先為中心會員預備每月一次的福音團契,讓所有中心會員有認識福音的機會,然後為當中對信仰有回應或決志信主的會員,開設信仰栽培班,讓他們生命得以成長,之後邀請他們參與鄰近教會的主日崇拜聚會,讓傷健共融,參與無障礙的敬拜,在神的大愛中,一同敬拜讚美神。此外,每年舉辦聯合九間復康服務的福音聚會,讓中心會員和家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在服事智障人士的福音工作中,我們使用多元化福音節目幫助學員明白信仰的寶貴,如詩歌敬拜,使用不同樂器幫助學員投入敬拜讚美,另互動遊戲,幫助學員在遊戲中學習聖經真理,此外,如福音魔術、舞蹈、話劇、默劇、布偶劇和手語詩歌等,讓智障學員在開心快樂的工作環境中,認識耶穌的愛和帶來生命的祝福。

  在參與服事智障人士的福音工作中也遇過不少困難,特別是邀請教會參與愛心服事中,因對智障人士不瞭解而有所保留,或只關心健康的人而忽略弱勢社群的需要,但藉著禱告等候倚靠神,神仍然感動有感動的教會和信徒參與愛心關懷的服事。事實上智障人士有非常可愛的地方,他們好像小朋友般純真,非常歡喜人們的探訪並與他們一起唱詩,玩遊戲,分享聖經故事,與他們交談,表達愛心關懷,分享福音信息,帶領他們決志信主。許多義工透過服事和體驗,學習敏感別人的需要,自己的生命也得以成長。深切盼望上帝感動更多的教會和信徒,參與關懷智障群體福音工作。

  周家成(基督教靈實協會)

 

同舟共濟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傷健事工」可以說是一盤「蝕本」生意。傷殘人士一般為低收入人士,很多院友以領取「綜援」過活,當然不能成為教會經濟的支柱。在能力方面,很多傷殘人士只接受過中等教育,部分也是智障人士,能經栽培成為教會後起之秀或接班人為數不多。這樣看來,一間傷健教會就是一間高投放,低回報的教會,但從屬靈的角度看,我相信神有另一套計算的方法,因為方舟之家在服侍傷殘人士的過程中,的確經歷神滿滿的祝福。

  方舟之家有一個信念,我們相信無論健傷,每一個生命在神面前都是同樣寶貴的,都有敬拜上帝的權利。神的心意是邀請每一個,包括那些受傷的、瞎眼的、瘸腿的、人視為軟弱的人,同赴天國的宴席。既然這樣,就算要動用幾個人,要拆去一個屋頂,讓不良於行的人來到耶穌跟前,也是值得。協助傷殘人士每星期如常敬拜,需多花人手,事事安排,排除障礙。方舟就是這樣十年如一日的租車接車,跟車綁帶,協助推輪椅。這個過程雖然吃力,也是必需。感恩的是我們能在方舟看見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推輪椅的人穿過玻璃門,經過體育館,然後進入禮堂,看他們的臉,常掛著笑容,再看那坐在輪椅上的人,他們的笑容更燦爛!能將人帶到神面前,傷健一起敬拜,是何等大的福氣。

  傷健教會的事務特別瑣碎,人手短缺是慣常面對的問題,但就是因為當前的需要,方舟人學會了放下身段,無論學歷高低,身分地位不同,都齊齊摺起衣袖,任勞任怨,協助推輪椅,如廁和餧飯。很多教會都致力於推動信徒參與事奉,不作「坐堂」的信徒,在方舟之家,身體殘障的肢體就是最好的推動者,驅使其他信徒自動自覺,投入服侍。

  傷殘人士往往因身體上的局限變得自卑、被動,低估自己在群體中的作用,甚至習慣了被服侍,生命變得萎縮不前。在方舟成長過程中,我們喜見更多坐輪椅的弟兄姊妹起來參與事奉。令人激勵的不一定是他們的能力,而是他們的投入。在方舟的崇拜中,不能發聲的人會參與敬拜,也會作見證。他們用手、用腳、用表情、用不清的言語,向神表達出的尊崇,不會比我們少,反而成為我們的激勵,叫其他信心不足的人都起來嘗試。

  坐輪椅的弟兄姊妹有很多扣人心弦的生命的故事,經他們口中說出來,勝過我們千言萬語。因為有身體軟弱的人在這個群體中,弟兄姊妹更能體會人生的苦痛,更懂得珍惜擁有的幸福,更容易開放自己,分享生命中的爭扎,更能明白神怎樣在不同的人身上,彰顯祂的作為,這都是傷殘人士帶給整個群體的祝福。很多人來到方舟之家,看見坐輪椅人士的生命,看見服侍者的付出,都表示得著一份感動,一分激勵,或是一分喜悅,這也是方舟得著的回報。

余潔華(方舟之家傳道)

 

大型教會牧養傷殘人士的經驗

  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經過四年籌備將發表一份有關本港教會對牧養傷健人士的調查報告「教會無障礙」。這報告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希望喚起本港教會對牧養傷殘人士的關注。 報告當中指出本港大部分堂會,沒有考慮將牧養傷殘人士納入五年計畫之中,有些甚至認為傷殘人士是教會發展的障礙。這反映今日的教會對傷殘人士存有不少誤解和顧慮。 我希望透過這幾年牧養傷殘群體的經驗,為大家勾劃出另一幅圖畫。在神的引領下,宣道會北角堂在零二年六月為一群傷殘人士開辦了團契、他們主要來自甘迺迪和心光兩間特殊學校的學生。一般人認為傷殘人士的需要特殊,沒有受過特殊訓練根本無法牧養他們,同時投放的資源一定不菲,所以很多堂會望而卻步。但我認為牧養傷殘人士最需要是一顆心,一顆最基本的憐憫和關愛的心,當時我們沒有考慮太多配套,例如:專業輔導,特殊技能的義工人手等,只本著一分很單純的信心,相信是神開的門,祂必會引導。想起主耶穌的話「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就是這樣,我和幾個有牧養傷殘人士負擔的信徒,開始了這個傷健一家的團契。一年後他們中有十九人全是傷殘人士參加第一屆傷殘人士洗禮。之後,沒料到他們的家人也來了,教會信徒中有傷殘的成員親友的都轉介他們來這團契。到今年初,這團契巳增加到一百八十人,其中參與服事的信徒就超過五十人。由此得出一個原則,如果教牧隊工中有牧養傷殘人士的負擔,是可以考慮探索回應實際的需要,同時敏銳聖靈的帶領,按?信心的程度去作。 我們深信,每個信徒都是肢體的一部分,愈不體面的,更應裝飾得體面,好使肢體互相照顧,免得身體上有分別(林前12)。這是傷健共融的聖經基礎,讓傷殘人士感受到在神的家中他是被接納和被愛的,對他們是十分重要的,在屬靈的層面,們都是受傷的羊,同歸於一個大牧人。有位坐輪椅的姊妹,寫下參加團契後的感受:「這一去,我發現我離不開教會了!為甚麼?因為在那裡,我感受到神的愛。因為祂讓我知道,孩子啊,我是愛你的,因為祂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我還有祂。」 傷健共融,不是負累,反成祝福。 我承認傷殘人士,包括肢體傷殘或智障的或有精神情緒病如自閉症的。他們的溝通方法和身體語言都有異於常人,確實有時在整體崇拜聚會中會產生一些干擾,但這些情況正好讓我們學習包容和接納。神讓看似負累的反成了祝福。 香港教會不斷步向老化,因老弱變成傷殘的情況不斷加增,去關顧今天軟弱的肢體,就是牧養明天的自己,推己及人,你希望人樣待你,你就先怎樣待人怎,這是愛人如己的金律。

萬得康(宣道會北角堂牧師)

 

無言的牧養

  牧養聾人除了要面對一般牧養的困難外,還有語言、文化及教材等的問題。在香港這地方是沒有一套統一的手語,雖然不同的聾人群體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手語,但他們仍可共融及溝通,學習其他手語、甚至是外語亦不困難。曾有一位從星加坡來的聾人弟兄,他是用英文手語,一個月後他便不需要手語翻譯,更可與弟兄姊妹暢所欲言。一次我參加一個日本教會的週年紀念活動,五天後便能瞭解台上七八成的信息,只是純屬單向性,始終仍未能與日本聾人深入溝通,可見手語是易學難精的,直至現在有時也要聾人替我翻譯另一聾人的手語。

  至於牧養聾人的另一難處是沒有合適的教材,曾用坊間的「茁苖」、「初信成長八課」及「靈程步步升」等教材,也曾翻譯日本聾人教會的教材,結果教與學的都感到非常吃力。主要是用語難明及不夠生活化,與聾人生活圈子脫節。

  牧養聾人時感孤單挫敗。感謝神,近期我認識了一些同路人,可以彼此分享共勉,深願日後有更多同路人,更盼望你是其中一位。為尋找及培育更多同路人和接捧人,我與三位健聽牧者及一位聾人長執成立「愛加倍國際愛聾協會」,期望藉此推動聾人福音事工,鼓勵更多教會關注,支持及參與聾人的福音事工,以致榮神益人。

  丘春香(香港聾人基督教會)

實踐基督的愛

   當我完成了聖經手語班,卻面對考慮洗禮加入教會的問題,便求問神:「我要洗禮,事奉神阿!應該選擇甚麼來事奉呢?」我的腦海立即浮現了「失聰」二字,我便回家禱告,神就這樣應允了。於是,我開始參加崇拜翻譯和失聰小組;後來,一次聽到牧師說服侍失聰的弟兄姊妹,如同參與宣教,因為服侍他們,要學他們的語言。從那時起,我更肯定自己的事奉了;直到現在,我的心志也沒變改,而且更感動我的丈夫與我一起事奉,感謝主!?

  要事奉提摩太團,說來不易:要付出時間,要滿有愛心和耐性,要主動與弟兄姊妹溝通,要使他們信任你圪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懂手語。十多年來都帶著喜樂的心去事奉,信主的人數不斷加增,從個人信主至全家信主;祂又帶領一班心志堅定、各有專長的導師:設計師、教師、手語翻譯員、家庭主婦、護士等,不單只在這事奉上互補不足,更發揮團隊精神。以往,我們常擔心人手不足,現在,導師的人數已增加一倍(十人)。雖然這個禾場很大,收莊稼的少,但我仍深信神賜的恩典,必夠我們用。當遇見團友的患病、失業、流失、回天家......的時候,神教導我們在患難中得喜樂(多感恩),依靠祂(多禱告)、彼此關顧(多探訪)等行動,實踐基督的愛。

馮美儀(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提摩太團導師)

只有祝福、沒有咒詛

   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經歷了二十年,接觸及服侍的傷殘人士不下數千人,有因福音從死亡邊緣走回來、亦有浪子與家人和好、更有因傷殘而帶動全家歸主、也有努力上進成為知名人士、還有修畢神學成為傳道人,這是可喜及可告慰的。然而,這只屬少數,在我們當中還有許多一生都「不成器的」,神卻留著他們的生命,深信神一定有祂的旨意及計畫,要向人說話,我們就如此行,只為主作在小子身上!沒有想到,我們體會多了一種新的經歷,傷健共融的教會身體觀,原來健全的弟兄姊妹,和傷殘的弟兄姊妹,亦稱為「肢體」,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也不是全部分,人人有所不足之處,就建構著互為肢體,互補不足,但竟建成基督的身體,這是教會的奧秘-未支取的恩典。

  所以「如何牧養傷殘人士」這課題不容易說,曾請教不同的牧者,他們的回應多是:傷殘人士不是我們的服侍對象、暫時沒有這異象、我們當中沒有傷殘的肢體、我們的教會沒有適合傷殘人士的設施、我們沒有服侍傷殘人士的經驗,也怕傷害他們、牧養傷殘人士是非常重要的,但教會目前的方向未能顧及等等。究竟我們的教會出現了甚麼問題?

  從成效、回報、策略、價值為教會制定目標方向,是叫人氣餒的!然而,較積極的教會及牧者,都期望有一服良藥,能解決所有傷殘牧養的問題,或簡單化而論,視為一般信徒牧養就可以了!這只是圓通的說法,就以普遍教會牧養的方式,有年齡的差異,就有不同的牧養範式的分齡牧養;在教育界方面,有以人為本的「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故此,總結過去的經驗,我們啟動了「第一屆傷殘人士福音事工研討會」,為要與教會攜手推開緊閉的門,讓不同需要的人進來共席,讓教會無障礙,讓人人可以敬拜真神,這是教會最大的福氣!

  鄺偉衡(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總幹事)

有關機構及教會之查詢電話

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 2783-0630

宣道會北角堂甘心團契 3156-2240

方舟之家 2632-0734

香港聾人基督教會 9845-3044

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 2728-2218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放眼世界】

【聯會新會員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