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基層運動,還看今朝!


2279 期(2008 年 4 月 27 日)
◎ 教會之聲 ◎ 李偉健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筆者一九七九年自加拿大回港,加入工業福音團契,向製造業工人傳福音。時值香港製造業之巔峰,接近一百萬製造業工人,但也是工會及教會團體為勞動工人爭取權益和法例保障最輝煌的日子。與此同時,教會內部亦展開傳福音與社會關懷服務孰先孰後的熱烈討論,一方提出福音救贖表達的具體行動,另一方憂慮涼水代替了基督的寶血。經過差不多跟八年抗戰相等的時間,最後達成共識,傳福音與社會關懷服務結合的整全福音觀。

  七、八十年代,教會對勞工福音工作,並不積極。原因有三:第一,教會部分信徒領袖是廠商,在勞資關係緊張氣氛下,這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話題。第二,教會的門為所有人大開,不應該強調某一階層。第三,教會並非拒絕勞工,是他們自己不走進來!其實,除了部分基督徒廠商見證不好外,也有深獲勞工欣賞的老闆,甚至在工廠內傳福音。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工人信耶穌後,與教會中產文化格格不入,就算努力適應,教會還是流失了工人,或者工廠流失了信耶穌的工人!歸根結柢,教會欠缺宣教的眼光來看勞工福音工作,是宣教士向甚麼人就作甚麼人,而不是要外邦人受猶太人的割禮,歸化為猶太人!結果是工業福音團契「被迫」建立了數間適切工人的基層教會,但勞工福音工作仍不入教會議事會的議題。

  九十年代及廿一世紀初,新來港人士愈來愈多,教會驚覺這大群人湧現眼前,結果興起不少福音機構,如「新福」等,及教會的關懷新來港人士的事工。隨著香港政治社會經濟轉變,貧窮問題、隱蔽青少年及成年問題、家庭問題及老人問題日益嚴重,教會面對更多挑戰。一方面教會於新來港人士及基層人士聚居的社區開設教會,另一方面與機構合作,服務社區內的基層人。

  以古鑑今,教會應汲取經驗:第一,單打獨鬥,一家獨大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結網結盟的網絡時代。第二,要去到人群中間,不光是要人來教會;教會不是建築物和宗教活動,教會是人。教會不再守株待兔,乃是要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第三,需要新思維、新模式,面對新的處境需要。

  九月底,華福中心在烏溪沙青年村舉辦第三屆世界華人基層福音會議,來自十五個地區的代表雲集香港,就著社會服務與傳音結合、教會模式與基層福音工作、基層宣教工作這三方面分享經驗,結網結盟。筆者深願教會牧者長執、機構的董事同工、神學院的院長老師,都一同攜手宣告:貧窮人有福音可聽!

  

  李偉健(禧福事工協會副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