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醫療融資改革


2274 期(2008 年 3 月 23 日)
◎ 時事透析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已開始討論醫療融資改革,近年便先後發表過《哈佛報告書》、《頤康保障戶口計劃》、《創設健康未來》等文件,都在嘗試為本港醫療體系探出路。

  本港人口老化人盡皆知。政府預期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人口,與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人口比例將由現時六比一,到二零一八年,變成五比一,至二零二八年更會減少至三比一。按現時整個醫療體系,公私營比重為九十四比六,以公營醫療開支主要由公帑維持的做法,面對人口結構急速老化,確實是一項嚴峻挑戰。

  周一嶽局長表示,政府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提出的六個融資方案,是針對中產人士的憂慮,希望透過系統性保險,提高他們投保的回報率。對此說法市民未必盡都同意,以月入一萬元的市民為例,每月以薪金收入的5%供強保醫療,仍要到六十五歲方足夠支付保費。加上強積金5%供款,不少市民自然因為每月可動用的款額進一步縮減,而對有關方案帶有反彈情緒。

  醫療融資改革是本港不能迴避或拖延的議題,如果無法解決資金來源,隨著醫療需求因人口老化而急增,納稅人口比例下降,公營醫療開支將成為未來政府及社會的沈重包袱。此涉及每一位市民切身利益的課題,大家有必要積極關注及參與討論。

  政府除了集中探討融資方案,也需要一併研究整個醫療體系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何促進私營醫療體系有更大發展空間;引入市場競爭,讓市民可以有較多選擇;探討公私合營的利弊;如何有效結合現行私人醫療保險,新的醫療融資方案當如何進行風險分攤等。

  醫療融資改革是一件屬於全民的事情,特別有能力購買醫療保險的人士,可能因為沒有切膚需要,更擔心自己未必受惠於全民供款等方案,而有所反彈。然而,集合大眾資源,以發揮最大效用,是政府倡議醫療融資的核心想法,市民需要以為己為人的開放心態來一起討論。作為僱主的,在落實醫療融資改革後,繼續維持現有的僱員醫療保障,也是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