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公義,好憐憫,這是上主的心意


2269 期(2008 年 2 月 17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宗教領袖,特別是基督教教會領袖,和基督教團體得到香港市民的信任,這實在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也是值得珍惜的事。因此,作為宗教領袖或是教會團體,當謹慎自己的言行,有屬靈的智慧,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又能植根於世界,避免如蔡弟兄所說的,不食人間煙火,只顧自己或是教會利益為依歸。

  蔡弟兄所言,不同的牧者或是不同的教會團體,可以對社會事務有不同關注的重點。在這點上,看來香港教會也做得很好,例如有關性文化方面,明光社通常是被訪問的對象。勞工問題,過去是工業委員會,現在是職工盟。政制方面,陳樞機必然是被訪問的主要對象。

  對社會事務,教會關注,並且表達關懷,甚至是發表言論,這都是好事。但有幾點是值得關注的:

  一、無論是關懷甚或是發表言論立場,很多時只限於領袖,普遍信徒是否對這些事務有同樣的關懷,或是明白,甚至認同其言論立場?不可能每位信徒也能如此,但能常鼓勵信徒對這些事務關注,又常鼓勵信徒多作信仰反思,就是有不同意見,也是值得的。

  二、天主教有主教代言,對基督教(新教)來說,不同宗派對社會事務多有不同意見。宗派間能彼此交流,分享經驗,非宗派的教會機構應當在這方面多作工夫。此外,不同宗派對社會事務有不同意見立場,但能做到彼此尊重,這點也實在重要。

  三、對社會事務的關注,理應不只是教會的責任。能與不同宗教團體,甚至是非宗教團體,一同參與,這更能將關注範圍擴大,得到更多支援,更能植根於更廣的層面。

  先知彌迦這樣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六8)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