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期的三個階段(上)


2269 期(2008 年 2 月 17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比哲斯(William Bridges)對過渡期這課題,有獲到、深刻而且實用的研究。他在暢銷書《轉變—使生命轉折變得有意義》("Transitions - making sense of life's changes")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三階段的過渡期模式,讓我們了解每一個階段的心理反應和對應方法。在過渡期中,有終結期(ending)、中性區(neutral zone)及新開始(beginning)。這三個階段並不是獨立並具備清晰的界限的;反之,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些重疊的時間。這些階段是內心轉變的過程,並不是由其他人從外面觀察得到的。

  此外,這些階段的時段有多長,是因人、因不同過渡期而定的。所以外在環境雖然迫使人進入新的階段,但當事人內心的進程,往往是不可以催逼的,他們有自己的時間。

  今期我們先談終結期。每一個過渡期最重要的,並不是進入一個甚麼新的處境,而是要離開或放下甚麼舊有的東西,像寄居蟹要放下牠舊有的外殼一樣。我們很容易錯誤的認為,終結就是完結(finality)。我們要知道,終結是新開始的一道門,帶領我們到達另一個高峰,就像空中飛人,從一邊跳往另一邊之前,他要放下原來的板手,他的雙手才有空迎接新的板手、新的挑戰。然而,要放下舊有的,殊不簡單。

  比哲斯發現,我們在終結期很自然地會有以下四種心理反應,包括:一、脫離舊有世界(disengagement);二、脫下舊有身分(disidentification);三、從幻夢中醒覺(discnchantment);四、喪失方向感(disorientation)。

  這情況就像一個年輕人,剛剛放下書包,進入成年人的工作世界。他要告別自己學生的身分,開始工作後就不可以像學學生一樣有權利諸多提問,甚至犯錯。別人也期望他是一個成熟、對工作有責任感的人。這學生身分的喪失,帶來很多身分危機;在未進到工作世界之前,他可能對工作世界存有很多幻想,可是一投進去便受到衝擊;他也可能期望在工作中會有很多學習和發揮的機會,可是卻發現自己進到一個死板、不斷重複的工作環境,這份覺醒相當不容易接受,這個新丁就像被拋擲進一個陌生、不知何去何從的世界。

  這是終結期經常遇到的心理反應,說再見、放手、面對所失去的,是這個階段需要正視的幾個方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