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的憂慮


2240 期(2007 年 7 月 29 日)
◎ 時事透析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深圳一名只有一歲九個月大的男嬰,不慎由家中的露臺墮下,被一根直徑約二厘米的鋼管(大約比姆指粗一點),從肛門插入直腸約三十厘米(差不多一呎)。他的父親急忙把鋼管拔出,然後送嬰孩到醫院急救。但深圳五間大型醫院都把他拒於門外,結果八小時後,無處可求,又回到最初求醫的醫院,最後男嬰因延醫死亡。

  事件被《南方都市報》揭發出來之後,馬上引起了社會上極大的迴響,有關方面亦馬上作出追究,其中一些涉案的醫生被勒令停職。但深圳及內地醫院看錢不看人的問題,會否因而有所改善,則仍是難以樂觀。因為醫院的決策人,不是醫生,而是營運者。

  以深圳作為內地一個發達城市,而內地又有只生一個小孩的政策,按理醫院對每一個小孩子都應當特別珍惜,而深圳的醫生們,亦必然能夠判斷這個嬰孩受傷的程度。亦正因如此,事件中所反映的問題才令人感到忿怒和擔憂。因為即使經濟改善,設備完善,專業的培訓妥善,只要醫院的營運者心中沒有良善,結果就只會是可惡。

  和內地相比,香港的醫院不單是設備及專業水平上普遍領先,至於醫療服務、治理、急救,亦超前不少。但無可否認的,就是香港的公營醫療,正以更大的力度調向商業經營。我們明白公營醫療不可能做到來者不拒,私營醫療亦不只為懸壺濟世。問題是應該如何把握準繩,設立機制,並且幫助市民有一個真正的「全民健康保障計畫」。

  因此我們不可以只寄望一個融醫方案,若市民有了供款,買了保險,而沒有其他平衡公私營醫療的措施,更有甚者,是讓公營醫院,變相成為另類私家醫院。那麼,即使不會出現像深圳這趟叫人慘不忍睹的事件,但相似性質的情況,恐怕難以避免。不久之前,中大醫學院的前院長鍾尚志醫生在香港電台《十年人和事》中,表述了他對香港醫療的擔憂,他所憂的不是設備和技術會落後,而是愈來愈商業化。或許這一次事件,可以給我們一個認真思考和提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