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關注聖經對受苦的神的理解(五之三)


2240 期(2007 年 7 月 29 日)
◎ 神學探索 ◎ 方鎮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對苦難的問題得著新的亮光

  先知耶利米的感受,不僅代表昔日被擄的以色列人,事實上,以色列人一直對其民族的苦難發出同樣的悲傷。例如,在主前第四世紀,當被擄的以色列人回歸本國後,以色列國再次被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所滅,其後又受埃及人龐里邁(Ptolemies)及亞述人西羅西特(Seleucids)所逼害,以色列人對亡國滅種的民族苦難同樣發出疑問。

  現今的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同樣忍受極大的民族苦難,當他們重新回到聖經找尋解釋苦難的答案時,便發現舊約聖經中的猶太人不僅使用「律法式」、「智慧式」和「末世式」方法解釋苦難,也從「個人化關係」的層面去解釋苦難為何臨到世上,特別是在以西結書、以賽亞書及耶利米書更為明顯,他們從舊約聖經先知的宣告中發現神不是冷漠的,乃是願意與人一起同受苦難,這些發現是透過猶太學者赫素爾(Abraham Heschel)而重新被關注的。

  根據赫素爾的見解,「先知的預言」或「先知的宣告」在本質上並不是要對將來發出預言,讓人知道神的永恆計畫,相反,乃是表達神對以色列人和祂的創造的興趣,特別是通過歷史中神與以色列人的約的關係表達出來,在這約的歷史中,我們看到神非常看重人,祂向以色列人打開自己的心靈,讓他們明白神因著以色列人背叛神而忍受的痛苦、及神將要如何在以色列人的苦難中重獲祂的榮耀。

  從這些「先知的宣告」之中,我們發現雖然神是高遠的,但是神願意照顧低微的人;雖然神是自由的,但卻深深地關愛以色列人,因著神對以色列人的愛,當他們背叛神時,神感到傷心,也經常為到能夠重獲祂的榮耀而表達出極度的激情。根據赫素爾的理解,神為著拯救人類而表現出來的激情、自我犧牲的愛及柔和謙卑,遠遠超越佛教和回教思想中的神祇,也遠勝儒家的「仁」的最高境界。

舊約聖經指出神願意與受苦的人同在

  猶太拉比龔和(P. Kuhn)同樣指出舊約聖經的記載充分表明神願意為人受苦,他解釋神的謙卑和願意與人受苦可以通過神在舊約的歷史中不斷表現出來,例如當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一直被不公義所逼迫時,神看到他們的苦情,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那時候,神自己一直陪同著他們,祂更甘願像僕人般帶著火炬走在以色列人前面,為他們引路。並且,當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時,神不能忘記他們的苦難,為到他們而哀悼和悲傷,結果,神陪伴他們一同被擄到巴比倫受苦、被關進監獄中,與受難者一同悲傷和忍受苦難。

  在這裡,以色列人所相信的神並不是過於高超的,祂乃是把受難者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同情他們的遭遇,為了他們,並與他們一起受苦。當人忍受苦難時,神的靈臨在人當中,人透過信心而得以與神聯合,這種聯合並不是一種神祕式的聯合,乃是在同情和慈愛之中。在這神人聯合之中,以色列人被救贖,神自己也被救贖;以色列人從被擄中重拾榮耀,神自己也重拾應得的榮耀;以色列人被苦難煎熬時,神與他們一同受苦。照樣,神的靈也會激勵人,使人被神的愛激勵,願意以愛回應神的愛,以憤怒對待神所憤怒的,以忍耐忍受神所忍受的痛苦。面對舊約聖經中描述神願意在歷史中與以色列人同受苦難,舊約學者范德倫(Terence Fretheim)指出,在舊約聖經中,「軟弱和受苦的神」是一個普遍的主題,這位神對罪人的苦難和遭遇感同身受(suffer empathetically),並且因著人離棄神而感到悲痛,願意與人一起忍受苦難。

  以上我們指出舊約聖經如何描述神願意與以色列人建立「個人化關係」,並在關係中與他們對話、認同他們、與他們一起同受苦難。近代神學家莫特曼(J. Moltmann)指出新約聖經同樣表明神是一位「激情的神」,祂能夠和願意與人一起受苦,並且,新約聖經與舊約聖經同樣使用神與人之間的「個人化關係」去解釋苦難的問題,它們同樣指出當神看見人的苦難,祂不會坐視不理,相反,祂是滿有激情的,祂的激情可以透過「十字架事件」彰顯出來,在「十字架事件」中,神為自己創立一種處境,就是「神願意與人受苦」,讓人(包括罪人、無神論者及那些被神遺棄的人)認識神是有感情和能夠為人受苦的。我們下期將進一步探索「三一神」如何在「十字架事件」中與人一起受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