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背後的動機


2232 期(2007 年 6 月 3 日)
◎ 輔導小百科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俗語有云:助人為快樂之本。

  無疑,幫助人是不少人快樂的源頭。但原來幫助人背後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動機。有些人動機是健康的,另外一些卻隱含一些危機,我們在輔導別人時,也要特別小心。

  我想幫助最大的喜樂是看到別人得到幫助,感受到自己所做的有影響力和果效。正如一個小故事所言,一位路人將海邊的海星摘回海去,但沙灘有無數的海星,有人便問他,你能將所有都摘回去嗎?這位有心人說,縱然我不能改變世界,我為手上的海星帶來改變就足夠了。

  有不少人是因為報恩而參予輔導的工作,因為一次受助的經驗,不知如何報答幫過他的人,就將這種助人的美善,薪火相傳。

  不過,有一些人習慣去幫助人,他從幫助人的過程得到很多讚賞和滿足,有一些甚至是慣性去拯救人,視救人為己任,將別人的心理包袱負在自己肩頭。到頭來,自己因此而枯乾和乏力。只顧別人而沒有好好照顧自己,這助人的動機就令人擔心。

  另外,感覺有人需要自己(The need to be needed)。我想每人都有些少這方面的需要,使自己感覺到重要和肯定。但這需要若放大了,我們很想從受助者口中,聽到他對我們的讚賞,否則我們就失去價值。這需要也會阻礙我們學習放手,讓受助者不需要倚賴自己,能獨立和成長。

  助人還有一些危機。無疑,能幫助人彷彿將自己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帶來不少「高人一等」的感覺,覺得自己有能力。但不要忘記我們只是「負傷的治療者」,我們能幫助人因為曾受幫助。

  最後,有一些人喜歡給予人答案,他是萬事都通曉,每樣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答案,很想與人分享,甚至需受助者採納自己的意見。這樣會扼殺了受助者自己尋索適合自己問題的答案。

  以上種種助人背後的動機,你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動機有多少,有多健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特稿】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