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朋友向我們求助,而他面對的問題,正正是自己經歷過的,我們便有「過來人」的優勢,可以將自己如何面對困難的經驗,與他分享,我們的經歷就成為他的借鏡。
聖經也有這樣的教導:「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
所以,我們人生的閱歷是輔導別人時一項很寶貴的資源,這也是一些成熟的人,可能未受過輔導的訓練,仍然可以有效的幫助別人的原因。
自我流露(Self-disclosule)在心理學上,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自我流露多寡會影響朋友間親密的程度。多自我流露能增加彼此的親密。所以,在幫助朋友時,適量的自我流露能增進彼此的關係。但若將自己一些私隱或太私人的事,如數家珍的向人傾談,而彼此又未有足夠的信任,這種太多的自我流露卻會帶來反效果,讓聆聽的一方,有吃不消的感覺。所以,能適中的自我流露是一種溝通的藝術。
當實際幫助朋友解困的時候,縱然我們有「過來人」的經驗,我們也覺得分享自己的經歷能幫助或安慰到朋友,我們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給對方感到他的問題,若與你相比,是微不足道。若給他感覺「你比他還慘」。這會令他不想再說下去。
二、也不要長篇大論,將自己的經歷說過不休,向你求助的人才是主角,你若佔據大部分溝通的時間,這就本末倒置呢!
三、分享除了要精簡扼要外,重點應該放在你如何跨越這困難,不是高不可攀的方法,而是可以給他借鏡,或者能給他一個新的角度來看事物的分享。
以上所引用的經文給我們很好的提醒,我們可多分享「神所賜的安慰」,信徒有不少經歷神恩典介入和扶助的經歷,這是很好的自我流露的內容,也可以趁機會作見證,見證神是一位賜恩典施慈愛的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雲彩見證】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