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從自己做起


2205 期(2006 年 11 月 26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據云香港成年人每七個當中,就有一個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病,以香港人口七百萬計,即有一百萬人屬於此類別,情況下可說是不嚴重。最近另一項調查顯示,情緒病以至精神病,也正如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即使是年紀才得五歲七歲的幼童稚子,原本天真爛漫、童心未泯,現在許多已患有情緒困擾、思覺失調,不是考試測驗前夕失眠肚瀉,就是極容易脾氣失控、飲食失調。

  教會多設幼童會、主日學,除了為好好培育下一代,此外就是讓孩子的父母專心參加主日崇拜,免除後顧之憂,但偏偏愈來愈多教友父母仍捨不得讓兒女獨自留下,紛紛貼身陪伴在側,孩子唱遊他們又唱遊,孩子背金句他們又背金句,孩子上廁所,其依依不捨、緊張兮兮之情令人為之側目。有牧者或主日學導師苦口婆心勸喻他們不用陪伴孩子,更被批評為不解人意、缺乏愛心,甚至破壞親子關係。

  愈來愈多兒童情緒困擾、思覺失調、做事畏首畏尾,不懂也不敢自立,皆因他們的父母過分操心憂心,呵護過猶不及,臉上常掛緊張憂慮之愁容。香港許多家庭就像個「憂戚與共」的大磁場,上行下效,孩子自少浸淫其間,心情也被感染得忐忑不安,心緒不寧是必然的後果。

  最近有一位家長,為令小兒子入讀某傳統名校,竟嘗試安排原本升讀中一的大兒子「留班」在原校,以增加小兒子申請報讀此校的分數。父母發揚孟母三遷的精神,為兒女安排理想的學校,原本合情合理,只是愈來愈多香港的家長想得「走火入魔」,不單止挖空心思各出奇謀,甚至偏走險鋒以近乎行騙的手法。如此父母對兒女的影響極壞,不單加增孩子的心理壓力,令他們的稚嫩心靈有一份莫名的內咎感和虧欠感,並且令整個家庭的氣氛十分緊張,常瀰漫著山雨欲來的恐怖感。

  近年不少教會流行「為兒女禱告」之類的聚會和祈禱會,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也熱烈出席,務求藉此為子女求福。但我們不可掉以輕心的,就是父母自己的行事為人方式、信念和價值觀、管教子女的態度和方法,其實更加重要。父母在為子女禱告之前,先好好為自己禱告,求主憐憫和恕宥我們的無知,教我們學習交託和仰望的功課,按神的心意教養子女,而不是盲目跟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專訪:神學院新鮮人】